八达资屏障,秋来鼓角雄。
上都西路出,延庆北门通。
马渴衔冰乱,狼惊入草空。
宣宗游猎地,不与四楼同。
八达资屏障,秋来鼓角雄。
上都西路出,延庆北门通。
马渴衔冰乱,狼惊入草空。
宣宗游猎地,不与四楼同。
这首诗描绘了岔道口的壮丽景色和历史氛围。首句“八达资屏障”,以“八达”形容岔道口地理位置的重要性,犹如天然的屏障,既形象又富有气势。接着“秋来鼓角雄”一句,通过秋天的鼓角声渲染出一种雄浑的氛围,暗示这里曾是军事要塞,充满着历史的厚重感。
“上都西路出,延庆北门通”两句,点明岔道口作为交通要冲的地位,连接着上都与延庆两地,是东西往来的必经之路。这样的描述不仅展现了岔道口的地理优势,也暗示了其在历史上可能扮演的重要角色。
“马渴衔冰乱,狼惊入草空”这两句则通过生动的细节描绘,展现了岔道口自然环境的特色。马儿在冰面上饮水,显得生动活泼;而狼群因某种原因惊慌逃窜,营造出一种紧张而又原始的气氛。这些细节不仅丰富了画面,也增加了诗歌的意境美。
最后,“宣宗游猎地,不与四楼同”一句,将岔道口的历史背景与具体的皇帝活动联系起来,暗示这里曾是皇家游猎的场所,但与“四楼”(可能指其他特定地点)不同,强调了岔道口的独特之处。这一句不仅增添了历史的厚重感,也为读者留下了丰富的想象空间。
整体而言,这首诗通过对岔道口的地理、历史、自然景观的描绘,展现了一个兼具壮丽与神秘色彩的地方,让人仿佛能感受到其背后的历史故事与自然风光。
万花正开风雨恶,晓起新晴花正落。
老夫未起失芳期,赏心但觉随年薄。
今年花落明年开,去年看花人不来。
死生荣悴俱可哀,绿阴满地成苍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