物候春过半,良游未数从。
搴香堪腹果,养石足盘供。
促席宜长榻,移樽爱小□。
花深迷蛱蝶,沼煖动鱼龙。
笋蕨穿篱嫩,藤萝织翠重。
前山夕眺好,多在两三峰。
物候春过半,良游未数从。
搴香堪腹果,养石足盘供。
促席宜长榻,移樽爱小□。
花深迷蛱蝶,沼煖动鱼龙。
笋蕨穿篱嫩,藤萝织翠重。
前山夕眺好,多在两三峰。
这首诗描绘了仲春时节的一次雅集活动,诗人陈迪纯与友人在名为“帆园”的地方聚会,以“峰”字为题。通过细腻的笔触,展现了春天的自然景观和聚会的温馨氛围。
首句“物候春过半”,点明时令已过半春,万物生长繁茂。接下来,“良游未数从”表达了对美好春游的期待,虽已有几次出游,但仍渴望更多机会享受春光。
“搴香堪腹果,养石足盘供”两句,描绘了园中景致,香气扑鼻的花朵和可供观赏的石头,营造出一种静谧而富有生机的环境。接着,“促席宜长榻,移樽爱小□”描述了聚会的场景,长榻适宜交谈,移动酒杯到更近的位置,体现了主人的热情与宾客间的亲密。
“花深迷蛱蝶,沼煖动鱼龙”描绘了花园中的蝴蝶在花丛中飞舞,池塘温暖的水面上鱼儿活跃的情景,生动地展现了春天的生机勃勃。最后,“笋蕨穿篱嫩,藤萝织翠重”则通过嫩绿的竹笋、蕨菜以及藤蔓交织的翠绿,进一步渲染了春天的清新与生机。
“前山夕眺好,多在两三峰”表达了傍晚时分,站在前山眺望的美好感受,暗示了聚会后的余兴未尽,以及对自然美景的深深喜爱。
整体而言,这首诗通过细腻的描写,不仅展现了仲春时节的自然之美,也传达了诗人与友人相聚的愉悦之情,是一幅充满诗意的春日画卷。
不爱春夏绿,爱此秋叶黄。
先生看山眼,炯炯浮秋光。
黄叶亦何好,取及菘可尝。
老韭细转青,新芥辣更香。
蔬实饱风露,卉木阅炎凉。
高树未摇落,邻畦已登场。
柴门客不惊,乌雀自成行。
了然验物理,后时独何伤。
澹日冷平皋,寒林倚荒圃。
招邀上孤亭,不记春前路。
忆昨早春游,晞阳媚烟树。
冰开新水融,芦长才如箸。
隔林红杏花,啼莺不知处。
日月曾几何,苍凉失其故。
一年京雒中,十丈迷尘雾。
何期心眼开,噩梦如初寤。
高坐敞虚窗,廓然成野趣。
庾公兴不浅,少长惬情愫。
逝景不可追,兹游良不误。
乌驳马入承天门,煤山山亭忍复云。
巩府焚先刘府焚,乃独未毁玉篆文。
帝姬去年悲已薨,家无藏甲犹守城。
汇旁黄绳子女系,毋污贼手此帝甥。
两字岂知早刻印,甥兮甥兮国俱殉。
藩封恨不二王曾,巷战嗟难二卿仅。
巩固实惟巩永固,省文缪篆美无度。
人之不亡帝左右,玉之不变神呵护。
一双中有暗泪流,华池丰屋春暂留。
主印乐安应并匣,几时南去在扬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