晨兴平阳馆,见月沈江水。
溶溶山雾披,肃肃沙鹭起。
奉恩谬符竹,伏轼省顽鄙。
何当施教化,愧迎小郡史。
寥落火耕俗,征途青冥里。
德绥及吾民,不德将鹿矣。
擒奸非性能,多悯会衰齿。
恭承共理诏,恒惧坠诸地。
晨兴平阳馆,见月沈江水。
溶溶山雾披,肃肃沙鹭起。
奉恩谬符竹,伏轼省顽鄙。
何当施教化,愧迎小郡史。
寥落火耕俗,征途青冥里。
德绥及吾民,不德将鹿矣。
擒奸非性能,多悯会衰齿。
恭承共理诏,恒惧坠诸地。
这首诗描绘了诗人清晨从平阳馆出发,前往郡里的情景。诗中“晨兴平阳馆,见月沈江水”两句设定了整个画面,给人以宁静、深远之感。随后“溶溶山雾披,肃肃沙鹭起”继续渲染了早晨的氛围,山雾弥漫而开,沙洲上的鹭鸟也开始活动,营造出一种生机勃勃的景象。
诗人接着提到“奉恩谬符竹,伏轼省顽鄙”,这里的“符竹”可能指的是用竹子制成的符节或信物,用以传达命令或信息。诗人可能在表达对统治者恩德的感念,同时也透露出一种对地方事务管理的郑重其事。
接着,“何当施教化,愧迎小郡史”显示了诗人对于能为民众提供教导和教育的渴望,而“寥落火耕俗,征途青冥里”则描绘了一种边远地区的荒凉景象,火耕即是烧毁老田以复耕的古法,这里的“火耕俗”可能暗示着当地农耕文化的落后和艰难。
在“德绥及吾民,不德将鹿矣”中,“德绥”指的是恩德广施,诗人表达了希望美好德行能惠泽百姓,而“不德将鹿矣”则可能是在比喻那些不仁的统治者,如同猎取野兽一般,不顾民众的福祉。
接下来的“擒奸非性能,多悯会衰齿”中,“擒奸”意味着惩处奸邪之徒,而“非性能”则可能是指诗人自己希望能够有能力去做这些事。后面的“多悯会衰齿”则表达了对那些年迈失齿的老者或衰败的事物感到悲哀。
最后,“恭承共理诏,恒惧坠诸地”中,“恭承”意味着恭敬地接受,而“共理诏”可能是指共同商讨和执行命令。诗人表达了对职责的担忧,以及对于未来的不安。
整首诗通过细腻的景物描写和深沉的情感抒发,展现了一位地方官员对民众的关怀与责任感,同时也流露出对于自身能力不足、时事衰败的一种无奈和忧虑。
半额微黄金缕衣,玉搔头袅凤双飞。
从教水溅罗裙湿,还道朝来行雨归。
眼波横秀。
乍睡起、茸窗倦绣。
甚脉脉、阑干凭晓,一握乱丝如柳。
最恼人、微雨慳晴,飞红满地春风骤。
记帕折香绡,簪敲凉玉,小约清明前后。
昨梦行云何处,应只在、春城迷酒。
对溪桃羞语,海棠贪困,莺声唤醒愁仍旧。
劝花休瘦。
看钗盟再合,秋千小院同携手。
回文锦字,寄与知他信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