西风吹雨来,濯此青琅玕。
黄华媚幽独,秀色如可餐。
我居适在野,门庭已荒寒。
老屋四壁立,生涯堪鼻酸。
向来颇好饮,无日无杯盘。
而今废升斗,百忧何以宽。
惟取架上书,拭几支颐观。
伟哉圣贤旨,妙处言莫殚。
如渴遇新汲,醒然开肺肝。
因不求甚解,会心亦解颜。
茫茫百年中,毁誉非一端。
要知仁与义,多出贫贱间。
相逢勉为善,世路良独难。
谁能逐狂痴,凌竞趋险艰。
何以易此乐,此乐居之安。
西风吹雨来,濯此青琅玕。
黄华媚幽独,秀色如可餐。
我居适在野,门庭已荒寒。
老屋四壁立,生涯堪鼻酸。
向来颇好饮,无日无杯盘。
而今废升斗,百忧何以宽。
惟取架上书,拭几支颐观。
伟哉圣贤旨,妙处言莫殚。
如渴遇新汲,醒然开肺肝。
因不求甚解,会心亦解颜。
茫茫百年中,毁誉非一端。
要知仁与义,多出贫贱间。
相逢勉为善,世路良独难。
谁能逐狂痴,凌竞趋险艰。
何以易此乐,此乐居之安。
这首诗描绘了一位士人在秋风中独居于野的凄凉情景,通过对自然环境和个人生活状态的描述,抒发了作者对人生、学问以及世事变迁的深刻感慨。
“西风吹雨来,濯此青琅玕。”开篇即以秋风带来的细雨浸湿了庭院中的青石和琅瑯,营造出一种萧瑟孤寂的氛围。随后,“黄华媚幽独,秀色如可餐。”黄花在幽深处独自绽放,其美丽如同佳肴般令人向往。这两句不仅描写了秋天的景象,也暗示了作者的心境—孤独而又美好。
“我居适在野,门庭已荒寒。”诗人表明自己住在田野之间,而门前和院落都已经被荒凉所覆盖,透露出一种时间流逝、世事沧桑的感慨。紧接着,“老屋四壁立,生涯堪鼻酸。”岁月悠长,旧日的房屋依然矗立,其间的生活历程让人感到鼻酸,显示了对往昔时光的留恋和不舍。
“向来颇好饮,无日无杯盘。”作者自述过去喜欢饮酒,每天都有酒可饮。然而,“而今废升斗,百忧何以宽。”如今却放弃了计量酒水的升斗,内心充满了种种忧虑,没有办法去消解它们。这两句反映出作者由过去到现在生活状态和情感世界的巨大转变。
“惟取架上书,拭几支颐观。”诗人只有在书籍中寻找慰藉,用心去体味古人的智慧。接着,“伟哉圣贤旨,妙处言莫殚。”对于那些伟大的圣哲之言,作者认为它们的奥义深不可测,是无法穷尽的。
“如渴遇新汲,醒然开肺肌�。”就像口渴的人遇到清凉甘甜的泉水一样,读书使人心灵得到净化和解脱。随后,“因不求甚解,会心亦解颜。”由于并不追求对书中内容的深入理解,自然而然地,内心也就平静无忧了。
“茫茫百年中,毁誉非一端。”在漫长的历史岁月里,对人物或事件的评价和看法是多变且不一致的。紧接着,“要知仁与义,多出贫贱间。”想要真正理解仁义之道,其实例往往出现在社会底层的贫苦人群中。
“相逢勉为善,世路良独难。”在人生的旅途上,当遇到他人时,要努力做到善良,这条道路虽然美好,但却是孤独而艰辛的。随后,“谁能逐狂痴,凌竞趋险艰。”在这个世界上,有谁能够追随那些狂热追求者,去冒险于困难和危险之中呢?
“何以易此乐,此乐居之安。”最后,诗人反问,为何要轻易放弃这份读书的快乐?因为这份快乐正是作者心灵的栖息所在,是他能够感到平静和满足的地方。
总体而言,这首诗通过对个人生活状态的描绘,以及对历史变迁、人生哲理的思考,表现了诗人深邃的内心世界和丰富的情感。
四壁萧然万卷书,时人莫认作癯儒。
他年得志英华发,始信胸中道味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