929诗句网 欢迎您的访问
当前位置:929诗句网 > 诗词大全 > 《萧母蒋氏挽诗·其三》
《萧母蒋氏挽诗·其三》全文
明 / 杨士奇   形式: 七言绝句  押[文]韵

孝子南归望白云,麻衣血泪湿纷纷。

升堂□□□□看,况复啼乌不忍闻。

(0)
鉴赏

这首挽诗《萧母蒋氏挽诗(其三)》由明代诗人杨士奇所作,通过对孝子归家时的哀伤场景描绘,展现了对逝者的深切怀念与哀悼之情。

首句“孝子南归望白云”,以“孝子”点明主题,暗示了人物的身份与情感状态。孝子从南方归来,目光投向远方的白云,这一景象既表达了孝子对远方的思念,也隐含着对逝去亲人的追忆。白云在中国文化中常象征着高洁、超脱和永恒,此处用以寄托孝子对母亲的深深怀念,以及对母亲品格的赞美。

次句“麻衣血泪湿纷纷”,进一步渲染了哀伤的氛围。孝子身穿麻衣,这是古代丧服的象征,表示对亡者的哀悼。而“血泪湿纷纷”则形象地描绘了孝子内心的情感波动,泪水与血水交织,不仅表现了孝子内心的痛苦与悲伤,也暗示了逝者生前的艰辛与孝子对母亲深沉的爱。

后两句“升堂□□□□看,况复啼乌不忍闻”,通过孝子的动作和环境的描写,深化了主题。孝子在升堂之时,本应是充满敬意与温暖的时刻,却因母亲的离世而变得沉重与哀痛。此处的“□□□□”可能为诗中的省略部分,但可以想象孝子在母亲灵前的悲痛与不舍。最后一句“况复啼乌不忍闻”则以啼鸟的哀鸣反衬出孝子内心的悲痛,啼鸟的啼声让孝子不忍卒闻,进一步强化了哀悼的氛围。

整体而言,这首挽诗通过细腻的笔触,展现了孝子对逝去母亲的深切怀念与哀悼,以及孝道在中国传统文化中的重要地位。诗中运用了丰富的象征手法和情感表达,使读者能够深刻感受到那份跨越时空的亲情与哀思。

作者介绍
杨士奇

杨士奇
朝代:明   字:士奇   号:东里   籍贯:江西泰和(今江西泰和县澄江镇)   生辰:1366~1444

杨士奇(1366~1444),明代大臣、学者,名寓,字士奇,以字行,号东里,谥文贞,汉族,江西泰和(今江西泰和县澄江镇)人。官至礼部侍郎兼华盖殿大学士,兼兵部尚书,历五朝,在内阁为辅臣四十余年,首辅二十一年。与杨荣、杨溥同辅政,并称“三杨”,因其居地所处,时人称之为“西杨”。“三杨”中,杨士奇以“学行”见长,先后担任《明太宗实录》、《明仁宗实录》、《明宣宗实录》总裁。 
猜你喜欢

拟古

世道幻于鬼,人情薄如纸。

有人初娶妻,恩爱真无比。

观伊燕昵私,若与同生死。

岁月曾几何,波澜从中起。

弃捐旧缟綦,眷恋新桃李。

桃李非正颜,延誉不知耻。

旧人如寇雠,新人足欢喜。

结发糟糠妻,绝之已如此。

(0)

溪村晚春·其一

初换单衣尚觉凉,迟迟日比小年长。

斑鸠聒耳才呼雨,紫燕依人又处堂。

烟走随风流浅碧,花飞如雨落残香。

烹茶小助吟诗兴,久作林边趁夕阳。

(0)

南塘夏景·其一

十亩园林入画图,山庄佳景足清娱。

鸣堪卜雨蛙栖树,穴待穿墙雀伏雏。

溪阔鸥多翻叠浪,池深蚌老孕真珠。

年年作客劳车马,借问尘寰胜此无。

(0)

夜雨

风吹海雾作轻阴,树色迷蒙暮影深。

万里暖云春漠漠,一天细雨夜沈沈。

看花拟欲燃红烛,敲句无嫌拥翠衾。

却望朝来晴旭好,青山几处待幽寻。

(0)

官学斋前植柳

折来杨柳带轻烟,种向虚斋小牖前。

干弱每须扶短竹,土松最喜沃清泉。

敢期棠荫留遗爱,聊拟槐街企昔贤。

为语庭阶桃李树,风流张绪在当年。

(0)

游观中值雨·其一

杰阁凌虚宝扇开,槐阴松影满楼台。

一声龙笛西风起,四面烟云暮雨来。

(0)
诗词分类
写水 生活 愤慨 忧国忧民 思亲 伤感 感慨 军旅 离别 乐府 壮志难酬 归隐 和诗 伤逝 泰山 闺怨 羁旅 奉和
诗人
吴筠 范当世 陈继昌 赵文 马廷鸾 金涓 陆机 傅玄 李绅 施闰章 刘宗周 沈佺期 李裕 郑燮 冯子振 周昂 钱惟演 何逊
诗词赏析
名句欣赏

Copyright © 2025 929诗句网

本站提供古诗文赏析及诗词名句翻译。

网站备案/许可证号:备案号-豫25011f5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