久欲辞尘网,拂衣返故庐。
水田原不薄,茅屋亦堪居。
五斗何为者,三湘安所如。
勾留犹未去,岂羡武昌鱼。
久欲辞尘网,拂衣返故庐。
水田原不薄,茅屋亦堪居。
五斗何为者,三湘安所如。
勾留犹未去,岂羡武昌鱼。
这首诗表达了诗人渴望摆脱世俗束缚,回归自然田园生活的强烈愿望。首句“久欲辞尘网,拂衣返故庐”直抒胸臆,道出了诗人对自由与宁静生活的向往,仿佛在尘世的羁绊中挣扎已久,迫切想要挣脱,回到那个属于自己的、充满自然之美的故乡。
接着,“水田原不薄,茅屋亦堪居”两句,描绘了诗人理想的归宿——一片广阔的水田和简朴的茅屋,这里没有世俗的奢华与纷扰,只有与自然和谐共处的宁静与平和。诗人对这种生活状态的向往,不仅体现在物质层面,更在于精神层面的追求——与自然的亲近,心灵的自由。
“五斗何为者,三湘安所如”则以反问的形式,表达了对官场生活的厌倦与对自由的渴望。五斗米,常用来比喻微薄的俸禄,此处暗指官场的束缚与压力;三湘,泛指南方地区,这里可能象征着诗人的理想之地。这两句通过对比,鲜明地展现了诗人对现实与理想的矛盾心理,以及对自由生活的坚定追求。
最后,“勾留犹未去,岂羡武昌鱼”表达了诗人虽然暂时停留,但心已飞向远方,对自由生活的向往远胜于任何物质享受。武昌鱼,古代文人常以之比喻美味佳肴,此处用以反衬诗人对自由与自然的热爱,即使身处繁华,内心的向往也始终指向那片属于自己的宁静天地。
整体而言,这首诗通过对回归田园生活的向往与对官场束缚的厌弃,展现了诗人对自由、宁静生活的深刻追求,以及对自然之美的深情赞美。
月冷霜袍拥。
见一枝、年华又晚,粉愁香冻。
云隔溪桥人不度,的皪春心未纵。
清影怕、寒波摇动。
更没纤毫尘俗态,倚高情、预得春风宠。
沈冻蝶,挂么凤。
一杯正要吴姬捧。
想见那、柔酥弄白,暗香偷送。
回首罗浮今在否,寂寞烟迷翠拢。
又争奈、桓伊三弄。
开遍西湖春意烂,算群花、正作江山梦。
吟思怯,暮云重。
夜来曾跨青虬,海风袅袅吹襟袖。
蓬莱误入,群仙争问,刘郎安否。
玉尘冰壶,日庭星角,孕成奇秀。
看丹分宝鼎,箓传秘箧,闻重寄、长生酒。
归梦惊回晓漏。
正长庚、辉躔南斗。
祥开华旦,菊香秋杪,枨黄霜后。
笔扫龙蛇,句裁螭锦,俊才谁右。
看功勋绣衮,家声再振,数千龄寿。
道山玉府真仙,去年再履论思地。
西清禁域,眷深名重,年高身退。
玉振金声,水增川涌,德兼才贵。
爱知章引去,安车稳驾,轩冕付、谈笑外。
兰玉孙枝竞秀,奉亲欢、莱衣同戏。
蓬莱东接,苎萝西顾,三山耸翠。
赐杖清朝,命堂绿野,放怀高致。
似太公出将,卫公入相,为苍生起。
水外轻阴,做弄得飞云,吹断晴絮。
驻马桥西,还系旧时芳树。
不见翠陌寻春,每问著、小桃无语。
恨燕莺、不识闲情,却隔乱红飞去。
少年曾识春风意,到如今、怨怀难诉。
魂惊冉冉江南远,烟草愁如许。
此意待写翠笺,奈断肠、都无新句。
问甚时、舞凤歌鸾,花里再看仙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