929诗句网 欢迎您的访问
当前位置:929诗句网 > 诗词大全 > 《山中·其四》
《山中·其四》全文
宋 / 方岳   形式: 七言律诗  押[庚]韵

半坞幽深近物情,一筇老健惬山行。

月于水底见逾好,风打松边过便清。

鹤睡不惊舂药臼,鸟啼时作读书声。

山翁两手浑无用,只把犁锄做太平。

(0)
注释
半坞:半山腰。
幽深:幽静深远。
近物情:接近人世的温情。
筇:竹杖。
老健:年老但身体硬朗。
惬:舒适,满足。
月于水底:月亮倒映在水面。
见逾好:显得更加美好。
风打松边:风吹过松林。
过便清:声音变得格外清新。
鹤睡:白鹤安睡。
舂药臼:舂米的声音。
鸟啼:鸟儿的啼叫。
读书声:象征读书人的声音。
山翁:山中的老翁。
两手浑无用:双手空闲无事。
犁锄:犁和锄头。
做太平:象征天下太平。
翻译
半山腰的幽静接近人世的温情,一根竹杖支撑着我,适合在山间漫步。
月亮倒映在水面显得更加美好,风吹过松林,声音变得格外清新。
白鹤安睡,不受舂米声打扰,鸟儿的啼叫像是读书声响起。
山中的老翁双手空闲无事,只用犁锄来象征天下太平。
鉴赏

这首诗描绘了一幅宁静的山中生活图景,充满了对自然和田园生活的向往。诗人通过细腻的笔触,将山中的景物和自己的情感融为一体,展现出一种超然物外、自得其乐的人生态度。

"半坞幽深近物情" 一句,设定了整首诗的意境,山中半坞处于幽深之地,接近自然物象,营造了一种与世隔绝的氛围。"一筇老健惬山行" 展示了诗人即使年迈但仍旧保持着对山行的热情和体力。

"月于水底见逾好" 这里的“逾好”强调了月色在水中映照后的美丽,水面如同一面镜子,将月光折射得更加迷人。"风打松边过便清" 则是通过风吹拂过松林的声音,传达了一种清新的感觉。

"鹤睡不惊舂药臼" 这里的“舂药臼”通常用于捣药材,诗中以此形容鹤的安静,无需担心外界的打扰。"鸟啼时作读书声" 则是将鸟鸣的声音比喻为读书之声,表达了山中宁静到连鸟鸣都像是专注阅读的声音。

最后两句"山翁两手浑无用,只把犁锄做太平" 突显出诗人对山翁(山中的老者)的赞美。尽管山翁的手可能不再适合做繁重的劳动,但他仅以耕作为乐,追求一种简单而纯粹的生活状态,用“犁锄”象征着这种平和安宁。

总体来说,这首诗通过对山中景物和生活细节的描绘,传递了一种超脱红尘、归隐山林的理想,以及对自然和平静生活的深切向往。

作者介绍
方岳

方岳
朝代:宋   字:巨山   号:秋崖   籍贯:祁门(今属安徽)   生辰:1199~1262

方岳(1199~1262),南宋诗人、词人。字巨山,号秋崖。祁门(今属安徽)人。绍定五年(1232)进士,授淮东安抚司□官。淳□中,以工部郎官充任赵葵淮南幕中参议官。后调知南康军。后因触犯湖广总领贾似道,被移治邵武军。后知袁州,因得罪权贵丁大全,被弹劾罢官。后复被起用知抚州,又因与贾似道的旧嫌而取消任命。 
猜你喜欢

颂古一百首·其九十四

客里谩牢落,天涯多故人。

好怀无处写,旧话得重论。

残雪未消石,梅英先破春。

徘徊殊有约,来此续芳尘。

(0)

庞居士阖家都去图赞

神出鬼没,接响承虚。这一火络,邪法难扶。

互将鱼目作明珠,笑倒西天碧眼胡。

(0)

和秉彝李君五偈·其四

晓听君臣庆贺时,六街如昼不曾迷。

普贤境界应垂问,手诏来时见紫泥。

(0)

缘对

石床偃月梦魂冷,溪水写真癯影清。

平生矻矻自忘我,世外不知谁可盟。

(0)

和秉彝李君五偈·其一

深夜何人立少林,见成公案不须寻。

堆山积岳难消遣,相对顽然铁作心。

(0)

安座主更衣

良遂曾敲麻谷门,不相漫处主宾分。

子来亲见虚堂叟,两耳垂肩坐白云。

(0)
诗词分类
边塞 孤独 讽刺 豪放 咏物 写花 闲适 牡丹 节日 写人 挽诗 惆怅 写雨 题诗 写景 游玩 饮酒 荷花
诗人
蒋礼鸿 王揖唐 邓拓 夏仁虎 江亢虎 金启华 陈更新 陈子范 钱昌照 范烟桥 石凌鹤 吕思勉 陈炯明 俞律 蔡谔 何叔衡 柏杨 朱自清
诗词赏析
名句欣赏

Copyright © 2025 929诗句网

本站提供古诗文赏析及诗词名句翻译。

网站备案/许可证号:备案号-豫25011f5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