929诗句网 欢迎您的访问
当前位置:929诗句网 > 诗词大全 > 《秋怀·其一》
《秋怀·其一》全文
宋 / 卫宗武   形式: 古风

秋空日澄霁,秋气日萧瑟。

塞马健嘶风,候虫悲吊夕。

卉木敛华滋,天地失颜色。

来鸿谋稻粱,飞隼快搏击。

人境顿凄凉,物情亦悽恻。

忧愁岂无端,感叹继韩笔。

(0)
注释
澄霁:天气晴朗无云。
萧瑟:形容秋天的凉爽和寂静。
候虫:季节性昆虫,如蝉、蟋蟀等。
卉木:花草树木。
失颜色:失去原有的生机和色彩。
来鸿:南飞的大雁。
飞隼:小型猛禽,如鹞子。
人境:人间,指世俗社会。
物情:事物的情感或状态。
韩笔:韩愈的文笔,这里借指深沉的感慨。
翻译
秋天天高气爽,秋意渐显萧瑟。
边塞的马儿在风中欢快嘶鸣,夜晚的虫鸣声充满哀伤。
花草收敛了鲜艳,天地失去了往日的色彩。
南归的大雁寻找食物,疾飞的猛禽迅速出击。
人间景象顿时凄清,万物情感也显得悲凉。
忧虑和哀叹难道没有缘由,我像韩愈般感慨万分。
鉴赏

这首诗描绘了一幅深秋的萧瑟景象,通过对自然界变化的细腻描写,表达了诗人对于时光易逝和物是人非的感慨。

“秋空日澄霁,秋气日萧瑟。”开篇两句,便以鲜明的笔触勾勒出秋天的清冷与肃杀。澄霁的天空透露出一种淡远的寂静,而萧瑟的秋风则带来了季节更迭的悲凉。

“塞马健嘶风,候虫悲吊夕。”这里,“塞马”可能指边塞之地,马匹在秋风中发出健康而有力的嘶鸣声,与此同时,小虫儿也开始了它们的晚歌,这种对比强化了秋天的氛围。

“卉木敛华滋,天地失颜色。”随着季节的转换,植物和树木逐渐收敛了它们的花朵,整个世界似乎失去了夏日的鲜艳与生机,只剩下了一片萧条。

“来鸿谋稻粱,飞隼快搏击。”这两句写到了秋天的鸟类,它们或是在讨论如何收获谷物,或是以迅猛的速度捕食,展现了自然界在秋季的活力与竞争。

“人境顿凄凉,物情亦悽恻。”诗人通过对自然景象的观察,感受到了人类生活环境的萧瑟和孤寂,以及万物都带有一种悲凉的情怀。

“忧愁岂无端,感叹继韩笔。”最后两句表达了诗人的内心世界,他的忧愁并非无缘,而是因为深感时间流逝、世事变迁。这里提到的“韩笔”可能指的是唐代诗人韩愈的文风,诗人通过自己的作品来抒发这份感慨。

整首诗语言凝练,意境深远,以秋天的景象为背景,表达了对生命易逝、时光不待人的沉痛之情。

作者介绍

卫宗武
朝代:宋

卫宗武约公元?年至一二八九年字洪父,(一作淇父)自号九山,嘉兴华亭人。生年不详,卒于元世祖至元二十六年。淳佑间历官尚书郎,出知常州。罢官闲居三十余载,以诗丈自娱。宋亡,不仕。宗武著有《秋声集》八卷,《国史经籍志》传于世。诗文气韵冲澹,有萧然自得之趣。
猜你喜欢

送圣甫之巴东兼讯唐兵宪

凌霜走马心独雄,囊底不嗟金错空。

故事还应问楚老,狂歌聊复随巴童。

黄牛峡出晓帆外,白帝城开春树中。

宪府听君一说剑,当樽寒色来天风。

(0)

张㠠山廉宪晋阳以书见招因擢南京都宪不果行赋此寄意

路出中原惬壮游,试看形胜旧皇州。

秣陵山抱连天起,扬子波平荡日流。

亲友寄书通蜀舸,朝廷息战佩吴钩。

凤凰台上仍相约,共赋江南万里秋。

(0)

赠别

北上千秋箓,西归万里桥。

黄花空有约,绿酒不同宵。

树拥秦云断,山悬蜀栈遥。

艰难杜老在,莫谩简书招。

(0)

閒居·其二

穷巷回车本自偏,田家犹喜石堂眠。

立锥近市非无地,抱瓮林山尚有园。

栖共鹪鹩资一树,乱闻豺虎遍中原。

伤心此日缘何事,愁听孤城角夜喧。

(0)

送王罗江掌教昌化·其二

伐树何骚屑,披榛共苦辛。

衣冠秦殿在,丝竹鲁堂新。

最爱吴山好,无忘处士贫。

他年解簪组,相访粤江滨。

(0)

刘春台太守州治有大观天日近雄胜海山连之联因十咏其韵简上·其一

夔契唐虞值良会,熙熙四海春无外。

酒酣欲作太平歌,吷然剑首乾坤大。

(0)
诗词分类
杨柳 登高 悼亡 叙事 除夕 怀远 托物言志 七夕节 乐观 地点 抒情 赠答 写雪 西湖 写水 生活 愤慨 忧国忧民
诗人
金克木 夏承焘 施蛰存 蒋礼鸿 王揖唐 邓拓 夏仁虎 江亢虎 金启华 陈更新 陈子范 钱昌照 范烟桥 石凌鹤 吕思勉 陈炯明 俞律 蔡谔
诗词赏析
名句欣赏

Copyright © 2025 929诗句网

本站提供古诗文赏析及诗词名句翻译。

网站备案/许可证号:备案号-豫25011f5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