秋空日澄霁,秋气日萧瑟。
塞马健嘶风,候虫悲吊夕。
卉木敛华滋,天地失颜色。
来鸿谋稻粱,飞隼快搏击。
人境顿凄凉,物情亦悽恻。
忧愁岂无端,感叹继韩笔。
秋空日澄霁,秋气日萧瑟。
塞马健嘶风,候虫悲吊夕。
卉木敛华滋,天地失颜色。
来鸿谋稻粱,飞隼快搏击。
人境顿凄凉,物情亦悽恻。
忧愁岂无端,感叹继韩笔。
这首诗描绘了一幅深秋的萧瑟景象,通过对自然界变化的细腻描写,表达了诗人对于时光易逝和物是人非的感慨。
“秋空日澄霁,秋气日萧瑟。”开篇两句,便以鲜明的笔触勾勒出秋天的清冷与肃杀。澄霁的天空透露出一种淡远的寂静,而萧瑟的秋风则带来了季节更迭的悲凉。
“塞马健嘶风,候虫悲吊夕。”这里,“塞马”可能指边塞之地,马匹在秋风中发出健康而有力的嘶鸣声,与此同时,小虫儿也开始了它们的晚歌,这种对比强化了秋天的氛围。
“卉木敛华滋,天地失颜色。”随着季节的转换,植物和树木逐渐收敛了它们的花朵,整个世界似乎失去了夏日的鲜艳与生机,只剩下了一片萧条。
“来鸿谋稻粱,飞隼快搏击。”这两句写到了秋天的鸟类,它们或是在讨论如何收获谷物,或是以迅猛的速度捕食,展现了自然界在秋季的活力与竞争。
“人境顿凄凉,物情亦悽恻。”诗人通过对自然景象的观察,感受到了人类生活环境的萧瑟和孤寂,以及万物都带有一种悲凉的情怀。
“忧愁岂无端,感叹继韩笔。”最后两句表达了诗人的内心世界,他的忧愁并非无缘,而是因为深感时间流逝、世事变迁。这里提到的“韩笔”可能指的是唐代诗人韩愈的文风,诗人通过自己的作品来抒发这份感慨。
整首诗语言凝练,意境深远,以秋天的景象为背景,表达了对生命易逝、时光不待人的沉痛之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