不道花朝雨。便匆匆、几番催了,杜兰香去。
六扇文纱窗格子,曾忆旧题诗处。
看几阵、东风花絮。
堆满红楼人不管,只一双、燕子还来住。
尘世事、总无据。妆台闻说全无主。
只粉笺、些儿留得,断肠词句。
病骨黄花人比瘦,却合秋声廿五。
念侬也、悲秋情绪。
蘋样行踪花样命,未拈毫、便有离愁聚。
乍做得、玉台序。
不道花朝雨。便匆匆、几番催了,杜兰香去。
六扇文纱窗格子,曾忆旧题诗处。
看几阵、东风花絮。
堆满红楼人不管,只一双、燕子还来住。
尘世事、总无据。妆台闻说全无主。
只粉笺、些儿留得,断肠词句。
病骨黄花人比瘦,却合秋声廿五。
念侬也、悲秋情绪。
蘋样行踪花样命,未拈毫、便有离愁聚。
乍做得、玉台序。
这首《金缕曲》以细腻的笔触描绘了一幅凄美哀婉的画面。开篇“不道花朝雨”,以轻柔的语调引出季节变换的自然景象,暗示着时光流转与人事变迁的主题。接着,“几番催了,杜兰香去”一句,借历史人物杜兰香的典故,暗喻美好事物的短暂与易逝,引发读者对生命无常的感慨。
“六扇文纱窗格子,曾忆旧题诗处”将视线转向室内,通过回忆往昔的题诗场景,营造出一种既温馨又略带伤感的氛围。接下来的“看几阵、东风花絮”则将视角拉回室外,春风拂过,花絮飘飞,象征着生命的轮回与自然的更迭。
“堆满红楼人不管,只一双、燕子还来住”描绘了一幅春日里红楼寂静、燕子归来的情景,以燕子的回归反衬人的离去,进一步强化了物是人非的哀愁。而“尘世事、总无据”则直抒胸臆,表达了对世间变幻无常的无奈与感慨。
“妆台闻说全无主”一句,将情感聚焦于一个特定的空间——妆台,暗示着主人的不在,以及由此引发的孤独与寂寞。接下来的“只粉笺、些儿留得,断肠词句”则通过描写残存的字迹和断肠的诗句,展现了主人公内心的痛苦与哀思。
“病骨黄花人比瘦,却合秋声廿五”运用比喻手法,将人与黄花相比较,形象地描绘了主人公因思念而消瘦的形象,同时以秋声廿五(即二十四节气中的秋分)的描述,预示着深秋的到来,象征着情感的沉郁与哀愁的加深。
最后,“念侬也、悲秋情绪”直接抒发了对悲秋情绪的理解与共鸣,而“蘋样行踪花样命,未拈毫、便有离愁聚”则以蘋(水生植物)的漂泊不定和花样(指命运如同花朵般短暂)为喻,表达了对命运无常、人生如梦的深刻感悟。
“乍做得、玉台序”以“玉台序”(古代女子梳妆打扮的地方)为结尾,不仅呼应了开头的妆台,也暗示了主人公在情感的激荡中,仿佛重新找回了自我,或是对过去美好时光的追忆与怀念。
整首词以细腻的情感描绘和丰富的意象运用,展现了作者对生命、爱情、时间流逝的深刻思考与感慨,语言优美,情感真挚,是一首具有较高艺术价值的作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