岭上归来岁未残,一枝已放暮林端。
小春花事惊蓬鬓,独客江城畏早寒。
乱日关山荒笛满,天涯何处故人看。
柴门风雪休相问,落木空庭自倚阑。
岭上归来岁未残,一枝已放暮林端。
小春花事惊蓬鬓,独客江城畏早寒。
乱日关山荒笛满,天涯何处故人看。
柴门风雪休相问,落木空庭自倚阑。
这首诗描绘了深秋时节,诗人归家时所见之景与内心感受。首句“岭上归来岁未残”,写出了诗人从山岭归来,发现一年尚未完全结束,流露出一种对时间流逝的感慨。接着,“一枝已放暮林端”描绘了一幅夕阳下,山林中仅有一枝梅花绽放的画面,既展现了自然之美,也暗示着孤独与寂寞。
“小春花事惊蓬鬓”一句,通过“小春”这一季节特征,以及“蓬鬓”的形象,表达了诗人面对即将来临的冬季,内心的焦虑和不安。紧接着,“独客江城畏早寒”则直接点明了诗人的身份——一个独自漂泊在异乡的旅人,对即将到来的寒冷天气感到畏惧,同时也暗含了对家乡的思念之情。
下半部分,“乱日关山荒笛满”描绘了战乱时期,关山之间充满了荒凉与哀伤,笛声悠扬,传递出一种悲凉的情绪。“天涯何处故人看”则表达了诗人对远方亲朋好友的思念,以及在动荡时代中寻找慰藉的愿望。最后,“柴门风雪休相问,落木空庭自倚阑”两句,诗人选择独自面对生活中的困难与挑战,即使外界环境恶劣,他也要保持独立与坚强,倚靠在空旷的庭院栏杆上,似乎在自我安慰,也暗示着对未来充满希望。
整体而言,这首诗通过细腻的笔触,展现了诗人对自然、社会和个人情感的深刻洞察,以及在逆境中坚韧不拔的精神面貌。
春明回首,剩白云、一角前尘休记。
穆父风流今又见,电扫讼庭能几。
瘦马装驮,飞鸿印在,知下铜人泪。
哀哀将帅,鼓鼙声里儿戏。
有日一试栽花,替修治谱,也抵干城寄。
栗里柴桑家故近,何以为苍生地。
钵急催诗,尊开贳醉,大隐同朝市。
相望北斗,烂然六府文字。
谁酿跳梁,使弱息、都罹浩劫。
早已分、死人香里,长埋枯骨。
白刃截开儿女泪,红闺溅尽英雄血。
痛女贞、一木本难支,甘摧折。云屯马,奔如沸。
雷轰炮,声如接。是谁向、黄沙白草,返魂偏爇。
烽火无情珉玉险,干戈有缝菤葹活。
把团圞、八口抵馨香,同垂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