929诗句网 欢迎您的访问
当前位置:929诗句网 > 诗词大全 > 《登仙岩》
《登仙岩》全文
明 / 徐荣祖   形式: 七言律诗  押[齐]韵

一卷楞严祇自携,遥遥岩畔寄遐栖。

悬崖云拥层霄近,耸壑星罗万象低。

杖叩醴泉开石井,梦回睡佛听天鸡。

群仙踪迹归何处,彷佛丹梯路欲迷。

(0)
鉴赏

这首诗描绘了诗人徐荣祖在明时登临仙岩的壮丽景象与内心感受。首句“一卷楞严祇自携”,以携带《楞严经》为引子,暗示了诗人内心的修行与追求。接着,“遥遥岩畔寄遐栖”描绘了仙岩的遥远与隐逸之美,诗人在此寄身,寻求心灵的栖息。

“悬崖云拥层霄近,耸壑星罗万象低”两句,通过生动的自然景观描写,展现了仙岩的雄伟与神秘。悬崖之上,云雾缭绕,仿佛与天际相连;山壑之中,星辰点点,将万物映照得低垂于脚下,营造出一种超凡脱俗的氛围。

“杖叩醴泉开石井,梦回睡佛听天鸡”则进一步展示了诗人探索与发现的过程。他以手中的杖叩击,似乎唤醒了深藏的醴泉,打开了石井,象征着内心的觉醒与智慧的开启。梦醒后,听到睡佛的啼鸣,即天鸡的叫声,这既是自然界的声响,也是诗人内心深处的觉醒之音,寓意着对真理的追寻与领悟。

最后,“群仙踪迹归何处,彷佛丹梯路欲迷”表达了诗人对于仙人行踪的探寻与对未知世界的向往。群仙的踪迹已不可寻,仿佛通往仙境的道路也变得模糊不清,但这种迷茫并未阻止诗人的探索之心,反而激发了他对更高境界的追求。

整体而言,这首诗不仅展现了仙岩的自然美景,更蕴含了诗人对修行、探索与自我超越的深刻思考,是一首富有哲理意味的佳作。

作者介绍

徐荣祖
朝代:明

徐荣祖,字君荣,号与耕。龙川人。明思宗崇祯十六年(一六四三)贡生,官苍梧教谕。著有《非病斋诗文集》。清嘉庆《龙川县志》卷三六有传。
猜你喜欢

十二月二十七日宰执率百官请大行皇帝谥于南郊曰宁宗纪事·其一

骑至南郊晓色苍,须臾陪拜俨成行。

两班吉带罗朱紫,惟有斋官服冕裳。

(0)

送庐陵胡季昭梦昱以上济邸封事贬象州

古郡荒凉象迹新,君行况是去装贫。

此愁欲别柳边雨,明日初程桂外人。

从古不多如意事,加餐宜惜未归身。

春风未必天涯尽,木槲花开瘴水深。

(0)

吴状元兄泳挽词

理学通深艺学高,一官俄逐盛年抛。

门中晁董刊新志,海内陈雷哭旧交。

黄落己空秋半叶,清芬未著腊寒梢。

魂兮有句重吟否,谢朓山孤月转坳。

(0)

题四祖山荣老月窟

一室虚生白,中作满月形。

山中三万户,玉斧新修成。

时人指为月,云卧亦强名。

似月有圆相,不西沉东升。

浮云不能蔽,又无亏与盈。

是为大圆镜,由师心地明。

一圆走无碍,光芒照八纮。

可以破诸暗,可以续祖灯。

明透双峰顶,辉映慧云亭。

此镜实无台,请师问老能。

(0)

乌盐角行

凤箫鼍鼓龙须笛,夜宴华堂醉春色。

艳歌妙舞荡人心,但有欢娱别无益。

何如村落捲桐吹,能使时人知稼穑。

村南村北声相续,青郊雨后耕黄犊。

一声催得大麦黄,一声唤得新秧绿。

人言此角只儿戏,孰识古人吹角意。

田家作劳多怨咨,故假声音召和气。

吹此角,起东作。吹此角,田家乐。

此角上与邹子之律同宫商,合钟吕。

形甚朴,声甚古,一吹寒谷生禾黍。

(0)

小孤山阻风因成小诗适舟中有浦城人写寄真西山

群山势如奔,欲渡长江去。

孤峰拔地起,毅然能遏住。

屹立大江干,仍能障狂澜。

人不知此山,有功天地间。

(0)
诗词分类
应制 离愁 伤春 忆昔 闺思 黄河 访友 劝勉 喜悦 竹子 客愁 写山 写鸟 亲情 音乐 宫怨 贬谪 相思
诗人
陈封怀 杜濬 毕构 班超 杨朱 张爱玲 石评梅 卜商 言偃 宰予 仲由 子贡 子有 仲弓 伯牛 闵子 蔡文姬 孟子
诗词赏析
名句欣赏

Copyright © 2025 929诗句网

本站提供古诗文赏析及诗词名句翻译。

网站备案/许可证号:备案号-豫25011f5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