平生爱竹。到处萦心曲。一日相违人便俗。
栽满水边茅屋。谁知岁晚空山。佳人能慰荒寒。
莫论和羹结实,且看高节停鸾。
平生爱竹。到处萦心曲。一日相违人便俗。
栽满水边茅屋。谁知岁晚空山。佳人能慰荒寒。
莫论和羹结实,且看高节停鸾。
这首元代许有壬的《清平乐·和可行梅竹韵三首》中的小令,表达了诗人对竹子深深的热爱之情。"平生爱竹"四字开门见山,直接抒发了诗人对竹子的一生挚爱。"到处萦心曲"进一步描绘了竹子在他生活中的无处不在,以及它对他心灵的深深吸引。
"一日相违人便俗"一句,通过对比,强调了竹子在诗人生活中的重要性,离开竹子一天,就觉得失去了某种高雅与纯洁。"栽满水边茅屋"则展现了诗人理想中的生活环境,希望能在简朴的茅舍旁种满竹子,享受宁静与自然。
"谁知岁晚空山"暗示了竹子在寂静的山中也能带来慰藉,即使在寒冬时节,也能给人以温暖。"佳人能慰荒寒"将竹子比作佳人,赋予其温柔与坚韧的人格特质,表达出竹子在孤独时给予的陪伴。
最后两句"莫论和羹结实,且看高节停鸾",寓意深远。"和羹结实"可能暗指竹子的实用价值,但诗人更看重的是其"高节",即高尚的品格,这如同凤凰栖息,象征着竹子的清高与不凡。整首词以竹子为载体,寄寓了诗人的人生追求和理想境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