万木罗青盖,双峰敞翠屏。
风埃愁客路,钟鼓喜禅扃。
下马穿蒙密,随僧入杳冥。
俗襟如见濯,试为泻铜瓶。
万木罗青盖,双峰敞翠屏。
风埃愁客路,钟鼓喜禅扃。
下马穿蒙密,随僧入杳冥。
俗襟如见濯,试为泻铜瓶。
诗中描绘了一幅幽深静谧的山林寺庙图景,通过对自然环境和宗教氛围的细腻描写,展现了作者文同在旅途中的感受与内心世界。
首句“万木罗青盖”以宏大的画面开篇,展示了郁郁葱葱的树木构成的天然屋檐,这些绿意盎然的植被仿佛是大自然赋予寺庙最好的守护。紧接着,“双峰敞翠屏”则进一步强调了山林之中的幽深与神秘,两座山峰如同巨人的臂膀,拥抱着这片静谧的绿色世界。
风景的描写过渡到“风埃愁客路”,这里,“风埃”暗示了一种微妙的情感变化,旅途中的风尘带来了些许忧思,但这种忧思并未掩盖诗人对自然美景的欣赏。紧接着,“钟鼓喜禅扃”则转向了寺庙内部的声音,钟声与鼓声交织出了一种清净欢悦的情绪,这是对内心世界的抒写。
在“下马穿蒙密”一句中,诗人开始行动起来,“下马”表明他离开了旅途中的坐骑,而“穿蒙密”则描绘了他进入寺庙时所经历的一种神秘而又不易被外界察觉的氛围。接着,“随僧入杳冥”展现了诗人跟随僧侣,步入深邃难测的山林之中,这里的“杳冥”形容了一种超脱尘世的境界。
最后两句则是对内心感受的进一步抒写,“俗襟如见濯”暗示了诗人对于俗世烦恼的放下,仿佛他已经看透并超越了这些凡尘之累。而“试为泻铜瓶”则是一种修行的象征,通过倒空铜瓶中的水来比喻心灵的净化与提升。
整首诗通过对自然景观和寺庙生活的描绘,以及对内心世界的抒写,展现了诗人在旅途中寻求精神寄托的过程。它不仅是对环境美景的欣赏,更是一次心灵的洗礼与净化。
君不见米南宫天下名,父子貌得潇湘晴云暗雨,千态万状清绝奇。
当时尤物重连璧,高人名士往往争致之。
或将模写广清玩,繇此真赝来群疑。
此图何人所临拓,笔意精研若神合。
山巃从兮云溶溶,其下若有藏蛟龙。
深林杂树蔽亏隐茅屋,得非避世之士于此潜其踪。
扁舟远在横桥东,沙头舣棹空秋风。
飞云凛凛凋青枫,皋兰歇芳兮桂离其丛。
王孙不归兮感予衷,滔滔逝者无终穷。
云阳九疑何濛濛,摅中情兮附飞鸿,思王孙兮我心冲冲。
生有种树癖,性禀由孩提。
五岁艺菽麦,幪幪辄成畦。
七岁读书暇,封植靡他为。
九岁已悟达,益谙相土宜。
百谷暨蔬果,根荄日敷移。
行年十三四,把笔耽文词。
朝诵橐驼传,夕歌生民诗。
始祖出姜嫄,艰食肇播施。
奄然即邰室,德教万古垂。
嗟哉丁末裔,心好同规规。
欣逢尧舜君,委身常恐迟。
中原遇龚遂,与尔争先驰。
万冗作由心,心远喧竟寂。
孰云事真隐,而必离廛邑。
惟兹方寸中,浑然有太极。
众人固蚩蚩,悟之在达识。
卓彼高世士,抱道慕閒逸。
旧宅城南隅,处甚岩岫僻。
旷哉烟霞想,变化随所即。
砺齿何不坚,循璧亦有石。
洗耳何不清,负郭亦有泽。
寤言宇宙间,焉往不自适。
溯观巢许流,千载犹一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