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山独立如玉琢,小山斗立如人搏。
泉冲洞窍窈以通,石缀云崖危不落。
野芳隐映东风浮,树林远近春云薄。
缥渺烟霞百鸟鸣,清泠水石群鱼跃。
行行三里与五里,处处浅酌复深酌。
笑将壶盖当轻杯,薄采溪毛充大嚼。
偶遗野雉割家鸡,巧啖芝麻施笋箨。
访奇直欲穷幽深,处世何须大束缚。
诗才稍缓嫌催促,酒思才酣耽戏谑。
天高地下此心闲,谁道夷方不为乐。
大山独立如玉琢,小山斗立如人搏。
泉冲洞窍窈以通,石缀云崖危不落。
野芳隐映东风浮,树林远近春云薄。
缥渺烟霞百鸟鸣,清泠水石群鱼跃。
行行三里与五里,处处浅酌复深酌。
笑将壶盖当轻杯,薄采溪毛充大嚼。
偶遗野雉割家鸡,巧啖芝麻施笋箨。
访奇直欲穷幽深,处世何须大束缚。
诗才稍缓嫌催促,酒思才酣耽戏谑。
天高地下此心闲,谁道夷方不为乐。
这首诗描绘了山中之景,充满了自然之美和生活之趣。诗人以细腻的笔触,描绘了山峦、泉水、野花、树林、烟霞、水石等自然景观,展现了山中生机勃勃的景象。同时,诗中也融入了诗人对生活的态度,表达了对自由自在、随性而为的生活方式的向往。
诗的开头“大山独立如玉琢,小山斗立如人搏”,运用比喻手法,将大山比作精雕细琢的玉石,小山比作奋力拼搏的人,形象地描绘了山的形态和气势。接着,“泉冲洞窍窈以通,石缀云崖危不落”则通过泉流和岩石的描绘,展现了山中水流的动态美和岩石的稳固。
“野芳隐映东风浮,树林远近春云薄”两句,通过野花在春风中的摇曳和远处近处的树林与春云的描绘,营造出一幅春意盎然的画面。接下来,“缥渺烟霞百鸟鸣,清泠水石群鱼跃”则进一步渲染了山中宁静而又充满生机的氛围。
诗的后半部分,诗人通过“行行三里与五里,处处浅酌复深酌”等描述,展现了他在山中漫步、饮酒、品尝食物的过程,体现了他对生活的享受和随性。特别是“笑将壶盖当轻杯,薄采溪毛充大嚼”一句,生动地描绘了他以壶盖代杯、溪边采集食物的场景,充满了生活情趣。
最后,“偶遗野雉割家鸡,巧啖芝麻施笋箨”两句,通过偶然捕获野雉、家鸡,以及巧妙地食用芝麻、笋箨的描述,进一步展示了诗人的生活态度和对自然的亲近。整首诗在描绘自然美景的同时,也表达了诗人对自由、随性和乐于探索生活的追求。
总的来说,这首诗通过对山中景色的细腻描绘和对生活态度的展现,传达了一种悠然自得、亲近自然的生活哲学,给人以心灵上的愉悦和启示。
日斜始取路,春服遂游行。
街回复巷转,西望见岒岭。
道旁车轮推,呦呦何嘤嘤。
平涛灌时蔬,健妇日把耕。
意惬勚不辞,奋步直前征。
荆榛钩我衣,烟霏拂我缨。
忽焉凌绝顶,俯视江与城。
一气漫浩浩,清飙四傍生。
藉草聊小憩,为乐不可名。
暮景渐微茫,欲下仍含情。
云路东南永,闽关紫翠重。
蓬莱宫阙近,突兀见文峰。
文峰拔地几千尺,巨灵夜卓凌空碧。
特立疑从五老分,高标正傍三山出。
三山秀色钟异人,文峰先生尤绝伦。
身同砥柱障东海,力挽华岳开西秦。
二十明经取上第,六曹郎署称无二。
作雨为霖本有期,擎天捧日真能事。
当今好手张平山,写出巉岩水墨间。
美人被服何雅素,坐看白云相往还。
先生爱山兼爱画,风物江南两奇迈。
停骖驻节费追陪,高堂素壁时张挂。
旧家门巷对山居,共道相传百代馀。
开图宛见文峰面,若论连城玉不如。
出门江南花无数,行尽淮南春欲暮。
风霜添上鬓丝繁,颇悔从前好词赋。
伊吕分明道可行,孔孟咄嗟时不遇。
故人衮衮俱公侯,频岁劝予劳尺素。
亦有封章达姓名,曾傍重瞳屡回顾。
忆昨素冠成陛辞,天子中兴初践祚。
八年林卧心常悬,一捧部符躬莫措。
玉堂天高旧梦回,青宫地切新恩误。
万分何补等涓埃,五十无闻昩时务。
凭将一出期遂初,自保孤忠总如故。
长河浊流足风波,飞鹢扬舲竞津渡。
携家十口儿女情,居安虑危在云路。
遥持一寸报主心,时放歌声和韶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