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亦逢场因作戏,要令竿木自随身。
老僧不学面壁观,山偈随缘举似人。
我亦逢场因作戏,要令竿木自随身。
老僧不学面壁观,山偈随缘举似人。
这首诗是宋代诗人郑清之的《自嘲》。诗中,诗人以轻松幽默的口吻表达了自己的生活态度。"我亦逢场因作戏",他把自己比作在人生舞台上扮演角色,享受游戏般的经历,寓言自己在生活中并非一本正经,而是随和自适。"要令竿木自随身",这里的"竿木"可能象征着生活的简单和随性,诗人强调的是不被外物所累,随性而行的生活哲学。
"老僧不学面壁观",诗人以老僧自比,表示自己并不像某些人那样刻意追求高深的境界或静心修炼,而是选择与世无争,随缘自在。"山偈随缘举似人","山偈"指的是山中的禅语或诗句,诗人说自己不会刻意去传授佛法,而是根据缘分自然地与人分享自己的见解,体现了他的随和与洒脱。
整体来看,这首诗表达了诗人对生活的豁达态度和超脱世俗的精神追求,展现出其独特的个性和人生态度。
破屋萧萧枕石台,柴门白日为谁开?
名场成队挨身入,古路无人跨脚来。
深夜雪寒惟火伴,五更霜冷有猿哀。
袈裟零落难缝补,收卷云霞自剪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