残腊无多岁欲更,寒云漠漠拥柴荆。
百年能得几时好,两月全无旬日晴。
身似风前蓬半朽,眼如花外雾丛生。
远游姑待春前后,且办烟蓑近郭行。
残腊无多岁欲更,寒云漠漠拥柴荆。
百年能得几时好,两月全无旬日晴。
身似风前蓬半朽,眼如花外雾丛生。
远游姑待春前后,且办烟蓑近郭行。
这首诗描绘了冬末春初时节的景象与诗人内心的感受。首句“残腊无多岁欲更”点明时间背景,冬末之景,岁月更迭,透露出一种时光匆匆的感慨。接着“寒云漠漠拥柴荆”一句,以寒云覆盖柴门的形象,营造出一种寒冷、静谧的氛围,同时也暗示了生活的简朴与宁静。
“百年能得几时好,两月全无旬日晴”两句,表达了对美好时光的珍惜与对阴雨连绵天气的无奈。百年光阴,能有几个这样的好时光?两个月里竟然没有几天晴朗的日子,流露出对自然现象的感叹和对生活状态的描述。
“身似风前蓬半朽,眼如花外雾丛生”运用比喻手法,将自己比作被风吹拂、半朽的蓬草,以及眼中所见如同花外迷雾般朦胧,形象地描绘了诗人年老体衰、视力模糊的状态,也反映了他对生命流逝的感伤。
最后,“远游姑待春前后,且办烟蓑近郭行”表明了诗人的生活态度。在等待春天到来之际,他选择在近郊散步,享受自然,寻找心灵的慰藉。这种淡泊名利、亲近自然的生活哲学,体现了诗人对简单生活的向往和对大自然的热爱。
整体而言,这首诗通过细腻的描写和深刻的思考,展现了诗人对时光、自然、自我状态的深刻感悟,以及在逆境中寻求心灵平静的智慧。
芳树生后园,棘生芳树傍。
虫来啮树根,终也被棘伤。
棘伤虫即死,树叶自芬芳。
忠贤在君侧,四夷敢陆梁?
不独君与臣,亦有弟与兄。
兄弟宜相近,不宜远相忘。
相忘亦何难,外侮不可当。
君看《芳树》辞,辞短义则长。
泊舟登危亭,江风堕轻帻。
空明入远眺,天水如不隔。
日落震泽浦,潮来松陵驿。
绵绵洲溆平,莽莽葭菼积。
凭栏不敢唾,下有龙窟宅。
帆归云外秋,鸟下烟中夕。
欲炊菰米饭,待月出海白。
唤起弄珠君,闲吹第三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