倦凭小竖立柴门,残角疏钟欲断魂。
伤雁养翎依荻浦,渡牛浮鼻望烟村。
壮心已觉随年往,孤学何由与俗论。
数点雨声催返舍,小窗灯火对壶飧。
倦凭小竖立柴门,残角疏钟欲断魂。
伤雁养翎依荻浦,渡牛浮鼻望烟村。
壮心已觉随年往,孤学何由与俗论。
数点雨声催返舍,小窗灯火对壶飧。
这首诗是宋代诗人陆游的《晚立》,描绘了诗人晚年孤独而沉思的形象。首句“倦凭小竖立柴门”,写出了诗人在疲惫中依靠童仆支撑站立在简陋的柴门前,流露出内心的孤寂和疲倦。次句“残角疏钟欲断魂”,通过远处传来的断断续续的号角和稀疏的钟声,渲染出一种凄凉、哀伤的氛围,仿佛触动了诗人的愁绪。
第三句“伤雁养翎依荻浦”,借伤雁的形象寄托自己的漂泊之感,雁儿在芦苇丛中养伤,暗示诗人自己在外漂泊,无法归家。第四句“渡牛浮鼻望烟村”,进一步描绘了牛儿过河时的情景,牛儿凝视着远方的炊烟袅袅的村庄,诗人借此表达对故乡的思念。
第五句“壮心已觉随年往”,感慨岁月流逝,壮志难酬,诗人意识到青春不再,壮志也随之消磨。最后一句“孤学何由与俗论”,表达了诗人作为孤独学者,难以与世俗之人论道的无奈,以及对知识和理想的坚守。
整首诗以晚立为线索,通过细腻的描绘和深沉的情感,展现了诗人晚年生活的孤寂和对过去的反思,以及对未来的迷茫。最后以“数点雨声催返舍,小窗灯火对壶飧”收尾,雨声催促诗人回家,灯火与晚餐相伴,虽简朴却透出一丝温暖,反映出诗人内心深处的孤独与坚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