酒醒夜凄清。何处箫声。被风吹断又零星。
知有几多愁思在,诉不分明。想得薄寒生。
露湿帘旌。沉吟还自绕阶行。
依约碧桃花底影,斜月三更。
酒醒夜凄清。何处箫声。被风吹断又零星。
知有几多愁思在,诉不分明。想得薄寒生。
露湿帘旌。沉吟还自绕阶行。
依约碧桃花底影,斜月三更。
这首清代王倩的《浪淘沙·冯玉如月夜听箫图》描绘了一幅静谧而感伤的画面。开篇"酒醒夜凄清",以个人的酒醒状态引出夜晚的寂静与清冷,奠定了情感基调。"何处箫声",通过问句表达出对箫声来源的好奇和追寻,暗示了孤独与期待。
"被风吹断又零星",写出了箫声断断续续,如同被夜风打散,进一步强化了寂寥之感。接下来的"知有几多愁思在,诉不分明",直接点明了箫声所承载的愁绪,但又难以言尽,增加了听者的共鸣与想象空间。
"想得薄寒生",诗人将自己的思绪与室外的微寒联系起来,渲染了更深一层的凄凉。"露湿帘旌",借景抒情,暗示了夜已深沉,露水打湿了帘幕,增添了画面的湿润与冷寂。"沉吟还自绕阶行",诗人陷入沉思,独自在台阶上徘徊,动作细节揭示了他的内心活动。
最后两句"依约碧桃花底影,斜月三更",以朦胧的桃花影子和斜照的月光收束全词,既描绘了环境的静美,又暗含了主人公内心的孤寂与无尽的思绪。整体来看,这首词以月夜听箫为线索,通过细腻的描绘和丰富的意象,展现了词人对情感的深深体验和对生活微妙情绪的捕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