渡筏先登楚岸堤,南宗衣钵入曹溪。
千寻智海源堪溯,一语风幡径岂迷。
金检有书传贝叶,玉绳无影落菩提。
当年多少参禅侣,寂寞花边听鸟啼。
渡筏先登楚岸堤,南宗衣钵入曹溪。
千寻智海源堪溯,一语风幡径岂迷。
金检有书传贝叶,玉绳无影落菩提。
当年多少参禅侣,寂寞花边听鸟啼。
这首诗描绘了诗人游览南华寺的所见所感,充满了禅意与自然的和谐之美。首句“渡筏先登楚岸堤”,以渡筏为引子,仿佛引领读者穿越时空,踏入一个宁静祥和的世界。接着,“南宗衣钵入曹溪”一句,点明了南华寺在佛教中的地位,暗示着这里不仅是地理上的存在,更是精神与智慧的传承之所。
“千寻智海源堪溯,一语风幡径岂迷”,这两句进一步深化了主题,将南华寺比作深邃的智海,而“一语风幡”则象征着佛法的微妙与深远,让人感受到即使是最简单的言语,也能触及心灵深处,指引方向,消除迷惑。
“金检有书传贝叶,玉绳无影落菩提”,这里运用了丰富的比喻,金检与贝叶代表了佛教经典的传承,而玉绳与菩提则是对佛学智慧的象征。诗句通过这些意象,表达了佛法的永恒与不朽,以及它对人们心灵的深刻影响。
最后,“当年多少参禅侣,寂寞花边听鸟啼”,诗人将目光投向历史,想象着无数僧侣在此修行的情景,同时也描绘了当下静谧的自然景象。鸟啼声打破了这份寂静,却也增添了生命的活力,使整个画面更加生动,富有生命力。
整首诗通过对南华寺及其环境的细腻描绘,展现了佛教文化的深邃与美丽,同时也传达了对自然与生活的深刻感悟,是一首充满哲理与艺术美感的作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