929诗句网 欢迎您的访问
当前位置:929诗句网 > 诗词大全 > 《三月二十八日枣柏大士生辰六首·其四》
《三月二十八日枣柏大士生辰六首·其四》全文
宋 / 释德洪   形式: 七言律诗  押[支]韵

生死鹘崙无背面,摩挲把玩久嗟咨。

悟明必藉戒定慧,随顺差成老病衰。

净意即空良显决,色身对现出思惟。

千烹万锻知恩德,敢忘摩尼在矿时。

(0)
鉴赏

这首诗是宋代诗人释德洪所作的《三月二十八日枣柏大士生辰六首(其四)》。诗中运用了丰富的佛教哲学思想,以生动的比喻和深刻的哲理,展现了对生命、觉悟与修行的深刻思考。

首句“生死鹘崙无背面”,以鹘崙(一种动物)的形象隐喻生命的轮回,暗示生死之间没有明确的界限,生命在不断的循环中流转。接着,“摩挲把玩久嗟咨”描绘了对生命现象的深思熟虑,通过触摸和玩味,表达了对生命本质的探索和感慨。

“悟明必藉戒定慧,随顺差成老病衰”进一步阐述了佛教中的修行理念,指出悟道必须依靠戒律、禅定和智慧的培养,而随顺自然法则,最终会经历衰老和疾病。这反映了佛教中关于因果报应和生命自然规律的认识。

“净意即空良显决,色身对现出思惟”则深入探讨了心灵与物质的关系,提出清净的心灵能够揭示事物的本质为空,而物质的身体则是思维活动的载体。这体现了佛教中“空”与“有”的辩证关系,以及对内心世界的重视。

最后,“千烹万锻知恩德,敢忘摩尼在矿时”以金矿中提炼出珍贵宝石摩尼的比喻,强调了通过艰苦的修行和磨砺,最终能够认识到生命的真谛和恩赐。这里不仅赞美了修行过程中的艰辛,也表达了对最终获得智慧和解脱的期待。

整首诗通过一系列生动的比喻和深刻的哲理,展现了佛教中关于生命、觉悟与修行的思考,以及对人生意义的探索。

作者介绍

释德洪
朝代:宋   生辰:1089

年十四,父母双亡,依三峰靘禅师为童子。哲宗元祐四年(1089),试经於东京天王寺,冒惠洪名得度为僧。四年后南归,依真净禅师於庐山归宗寺,随真净迁洪州石门。二十九岁始,游方东吴、衡山、金陵等地,住金陵清凉寺。冒名剃度事发,入狱一年,勒令返俗。后至东京,入丞相张商英、枢密郭天信门下,再得度,赐名宝觉圆明禅师。徽宗政和元年(1111),张、郭贬黜,亦受牵连,发配朱崖军(今海南三亚)。三年,得释。四年,返筠州,馆於荷塘寺。后又被诬以张怀素党系南昌狱百馀日,遇赦,归湘上南台。高宗建炎二年卒,年五十八。
猜你喜欢

蟠溪怀古

良哉吕尚父,深隐始归周。
钓石千年在,春风一水流。
松根盘藓石,花影卧沙鸥。
谁更怀韬术,追思古渡头。

(0)

赠颜诩

园林萧爽闻来久,欲访在循二十秋。
此日开襟吟不尽,碧山重叠水长流。

(0)

咏鹰(越归南唐,初投鄂帅张宣,久不见知,

雪爪星眸世所稀,摩天专待振毛衣。
虞人莫谩张罗网,未肯平原浅草飞。

(0)

哭舍弟二首

鸿雁离群后,成行忆日存。
谁知归故里,只得奠吟魂。
虫蠹书盈箧,人稀草拥门。
从兹长恸后,独自奉晨昏。
浮生多夭枉,惟尔最堪悲。
同气未归日,慈亲临老时。
旧诗传海峤,新冢枕江湄。
遗稚呜呜处,黄昏绕繐帷。

(0)

叙吟二首

往哲搜罗妙入神,隋珠和璧未为珍。
而今所得惭难继,谬向平生著苦辛。
成僻成魔二雅中,每逢知己是亨通。
言之无罪终难厌,欲把风骚继古风。

(0)

寄庐山庄隐士

烟萝拥竹关,物外自求安。
逼枕溪声近,当檐岳色寒。
药苗应自采,琴调对谁弹?
待了浮名后,依君共挂冠。

(0)
诗词分类
黄河 访友 劝勉 喜悦 竹子 客愁 写山 写鸟 亲情 音乐 宫怨 贬谪 相思 惜春 惜时 宴会 桃花 愤世嫉俗
诗人
杨嗣复 宋教仁 富嘉谟 吴西逸 周容 庄忌 茅坤 曹希蕴 庞德公 刘崧 贾昌朝 黄福 陈文龙 王清惠 聂胜琼 木青 梅之焕 张昪
诗词赏析
名句欣赏

Copyright © 2025 929诗句网

本站提供古诗文赏析及诗词名句翻译。

网站备案/许可证号:备案号-豫25011f5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