轻轻丝葛汗如蒸,空有云雷未见灵。
安得此生长不老,岂能今日便忘形。
谩摇纨扇终嫌倦,欲倒金罍却恐醒。
赤脚踏冰疑未稳,且寻林下泛清泠。
轻轻丝葛汗如蒸,空有云雷未见灵。
安得此生长不老,岂能今日便忘形。
谩摇纨扇终嫌倦,欲倒金罍却恐醒。
赤脚踏冰疑未稳,且寻林下泛清泠。
这首诗描绘了大暑时节的炎热与诗人内心的复杂情感。首句“轻轻丝葛汗如蒸”以细腻的笔触展现了夏日酷热,丝葛衣物虽轻薄,却难以抵挡汗水如蒸的闷热感。接着,“空有云雷未见灵”一句,巧妙地将自然界的云雷比喻为心中的渴望与期待,暗示了诗人内心对某种力量或解脱的向往,但这种力量并未显现,留下了一种淡淡的遗憾。
“安得此生长不老,岂能今日便忘形”表达了诗人对于长生不老的渴望和对当前状态的无奈。在这样的酷暑之下,诗人似乎在寻求一种超脱于现实的永恒,但又意识到这在当下是不可能实现的。这种矛盾的心理,增加了诗歌的情感深度。
“谩摇纨扇终嫌倦,欲倒金罍却恐醒”则通过日常生活中的小细节,进一步展现了诗人的疲惫与矛盾。纨扇虽轻巧,但在酷热中摇动也感到疲倦;想要借酒消愁,却又害怕酒醒后更加清醒地面对现实的苦楚。这一系列的动作和心理活动,生动地刻画了人在极端环境下的真实感受。
最后,“赤脚踏冰疑未稳,且寻林下泛清泠”以奇特的想象收尾,将读者带入一个既冷又静的世界。赤脚踏冰,象征着诗人试图在极端的环境中寻找一丝清凉与稳定,而“泛清泠”则暗示了一种心灵上的洗涤与净化。整个画面既具视觉冲击力,又富含哲理意味,让人在炎热的夏季中感受到一丝清凉与宁静。
综上所述,这首诗通过对大暑时节炎热天气的描绘,以及诗人内心复杂情感的细腻刻画,展现了一幅充满矛盾与思考的画面,引人深思。
杜鹃啼后,问江花江草,有情何极。
曾是灯前通一笑,浅鬓轻笼蝉翼。
掩抑持觞,轻盈试剪,此意难忘得。
如丝如絮,东风吹去无力。
因念久客天涯,端居多感,萧瑟青芜国。
怀抱向人何处尽,卧听林风悽寂。
经卷楞严,琴声贺若,静玩炉烟直。
微寒陨蕊,瑶华追溯堪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