先生高世迹,旧隐白云深。
结宇知何代,遗祠直至今。
地分坛杏影,门接社莲阴。
我亦希风者,终明托玉岑。
先生高世迹,旧隐白云深。
结宇知何代,遗祠直至今。
地分坛杏影,门接社莲阴。
我亦希风者,终明托玉岑。
这首诗是宋代诗人祖无择对中国古代隐士羌先生的庙宇进行描绘和赞美的作品。诗人首先赞扬了羌先生超凡脱俗的生活方式,暗示他的居所深藏于白云之间,体现了其高尚的人格和隐逸的精神追求。接下来,诗人描述了庙宇的历史悠久,从建立之初直到现在依然屹立,表达了对先贤遗迹的敬仰。
诗人进一步通过描绘庙宇周围的环境,如杏树下的祭坛和连接着莲花阴凉的门扉,渲染出一种宁静而神圣的氛围。这不仅展示了羌先生生前的清雅生活,也暗示了后人对他的景仰和纪念。
最后,诗人自谦为“希风者”,意指自己也是向往高尚风范之人,表达了希望能够像羌先生一样,在明理通达中坚守自己的理想,将自己的一生寄托在崇高的道德追求上。整首诗语言简洁,意境深远,充满了对先贤的敬仰和自我期许。
昔遭粤匪乱,兹城独完固。
郁郁五十年,遂通南雄路。
风气递旋转,博斗争蚁附。
父老拜马前,欲语尚瞻顾。
陋俗非近因,合群费将护。
欲预百年计,力岂旦昔赴。
三宿吾何恋,讵曰弥世故。
天地入尘埃,一罅春光聚。
因之怀物情,百忧竞奔注。
声声行不得,鹧鸪留我住。
林外杜鹃啼,道不如归去。
山深见日迟,晴光阻高树。
出谷眼忽明,触境吾无忤。
还待后来人,悱恻瞻天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