来恨出阙迟,归嫌入峡迟。
疑今真个悟,悟昔不曾疑。南询是妄,北谒还非。
日暮碧云合,乱山啼子规。
来恨出阙迟,归嫌入峡迟。
疑今真个悟,悟昔不曾疑。南询是妄,北谒还非。
日暮碧云合,乱山啼子规。
这首诗是宋代僧人释居简所作的《偈颂一百三十三首》中的第九十三首。诗中以“来恨出阙迟,归嫌入峡迟”开篇,描绘了诗人内心的矛盾与挣扎,无论是前去还是归来,都充满了犹豫和不安。接下来,“疑今真个悟,悟昔不曾疑”两句,表达了对当下与过去的思考,似乎在探寻某种真理或觉悟,但又对过去的认知产生了怀疑。
“南询是妄,北谒还非”则进一步深化了这种探索的复杂性,暗示了诗人对不同方向的追求和质疑,最终发现这些尝试都是徒劳的。最后,“日暮碧云合,乱山啼子规”以自然景象收尾,营造了一种宁静而又略带忧郁的氛围,仿佛是在暗示诗人内心的平静与解脱,同时也蕴含着对生命无常和自然循环的感慨。
整首诗通过细腻的情感描绘和深刻的哲理思考,展现了诗人对自我、时间、空间以及存在本质的深刻洞察,体现了佛教思想中关于悟道、解脱与自我超越的主题。
适郊惮勤远,近市厌喧局。
纷然异趋向,日晏靡宁足。
回车憩琳馆,邂逅得所欲。
凉飙飒生林,飞雨时度竹。
醇醪挹云浆,佳果咀冰玉。
欢争校奕棋,谈笑追割肉。
兹辰著休令,嬉燕动辇毂。
聊从一时乐,庶以同厥俗。
煌煌儒者宫,是惟风教首。
群贤日造集,经训谨传授。
公田有常廪,著令所从久。
逋租积岁月,课督岂宜后。
浮舟出东郊,秋日丽榆柳。
幸同二三子,谈笑失炎昼。
鄙生窃薄禄,万补无一有。
伫观盛化流,朝列登秀茂。
彼微主簿官,岂敢息奔走。
共喜忘怀势利间,每逢嘉景便开颜。
梅花冒雪轻红破,湖面先春嫩绿还。
浮蚁浓来当为釂,冥鸿高举不须攀。
我惭习气欢狂在,未及仙翁一纪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