直向忙中得少休,一生缘分属清幽。
好山不许寻常见,野水从教自在流。
种竹养茶双碧重,有僧无客四时秋。
当初著眼如低下,不识光芒射斗牛。
直向忙中得少休,一生缘分属清幽。
好山不许寻常见,野水从教自在流。
种竹养茶双碧重,有僧无客四时秋。
当初著眼如低下,不识光芒射斗牛。
这首诗描绘了一种超脱世俗、隐逸山林的生活状态。诗人表达了自己对于忙碌尘世的淡然态度,选择在清幽自然中寻找心灵的寄托。
"直向忙中得少休,一生缘分属清幽" 二句,通过对比鲜明地展现了诗人对于忙碌与宁静生活的偏好。"好山不许寻常见,野水从教自在流" 则进一步描绘了一种理想中的自然景象,这里“好山”和“野水”并非普通的风景,而是诗人心目中特定的、超凡脱俗之所。
"种竹养茶双碧重,有僧无客四时秋" 描述了诗人隐逸生活中的细节。竹与茶都是中国文化中常见的隐逸象征,表达了一种淡泊明志的人生态度。"有僧无客" 暗示了这是一处远离尘世喧嚣的地方,而“四时秋”则营造出一种永恒的秋意,彷彿时间在这里停滞。
最后两句 "当初著眼如低下,不识光芒射斗牛" 可能是在表达诗人对现实世界的不屑一顾,以及对自己的精神追求。"著眼如低下" 形象地描绘了一种超然物外的境界,而“不识光芒射斗牛”则可能是对自己精神追求的一种比喻,表达了对于更高层次精神世界的向往。
整首诗通过对自然景观和隐逸生活的描写,展现了一种超脱世俗、追求心灵自由的思想情操。
流泉在石上,细路在石下。
天宇闭复开,竹树邃而雅。
我来不值桂壑风,月寒病骨艰迎逢。
野田午后爱日烘,杖藜扶去穿谾豅。
霜清水落石正瘦,落叶拥径行龙钟。
决流作瀑飞短虹,小阁踞坐尘虑空。
萧然一笑出山去,回首峻壁纷青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