金井梧桐树,碧枝华叶芳。
月明移翠影,风细吐清香。
共惜三春色,谁怜九月霜。
闺中有少妇,岁岁忆辽阳。
金井梧桐树,碧枝华叶芳。
月明移翠影,风细吐清香。
共惜三春色,谁怜九月霜。
闺中有少妇,岁岁忆辽阳。
这首诗《芳树》由明代诗人宋登春所作,通过对金井梧桐树的描绘,展现了诗人对自然美景的赞美以及对远方亲人的思念之情。
首句“金井梧桐树”,以“金井”二字开篇,不仅点明了梧桐生长的环境——井边,还赋予了环境一种贵重、清雅的气息。梧桐树作为背景,其“碧枝华叶芳”则直接描绘了梧桐树的生机勃勃与美丽,绿叶繁茂,花朵或果实散发着香气,营造出一幅生机盎然的画面。
接下来,“月明移翠影,风细吐清香”两句,进一步渲染了夜晚的宁静与美好。月光下,梧桐树的翠影被投射在地面上,随着微风轻轻摇曳,仿佛整个世界都被这静谧的美所包围。而“风细吐清香”则暗示了即使在夜晚,梧桐树依然能散发出淡淡的香气,这种香气不仅来自树本身,也可能是对远方亲人的思念之情的象征。
“共惜三春色,谁怜九月霜”两句,将情感从自然景观转向对时间的感慨和对远方亲人的思念。三春之色代表了春天的美好与生机,而九月之霜则预示着季节的更迭与寒冷的到来。这两句表达了诗人对时光流逝的惋惜,同时也寄托了对远方亲人(可能指的是在辽阳的亲人)的深切思念。
最后,“闺中有少妇,岁岁忆辽阳”点明了诗的主题——思乡之情。闺中少妇每年都在思念着远在辽阳的亲人,这种思念之情跨越了时间和空间,成为了整首诗的情感核心。通过这一形象的描绘,诗人不仅表达了个人的情感,也反映了古代社会中人们因地理、政治等原因而产生的分离与思念之情。
综上所述,《芳树》不仅是一首描绘自然美景的诗歌,更是诗人情感的寄托,通过对梧桐树的描写,表达了对美好时光的珍惜、对远方亲人的思念以及对时间流逝的感慨。
铜台建节亦已好,犹爱金门乘羽葆。
尽捐骨肉换尊荣,花项皮枯雀儿老。
瓦棺纸衾瘗姑公,黄旗紫盖从柴宗。
共夸英主开中夏,倏见寡母迁西宫。
当时只有范丞相,惯识征诛与揖让。
九乌迭落须臾间,又扶红日一轮上。
昨日花开树头红,今日花落树头空。
花开花落寻常事,未必皆因一夜风。
人生为乐须少年,老后看花亦可怜。
典衣沽酒花前饮,醉扫落花铺地眠。
风吹花落依芳草,翠点胭脂颜色好。
韶光有限蝶空忙,岁月无情人自老。
眼看春尽为花愁,可惜朱颜变白头。
莫遣花飞江上去,残红易逐水东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