烟光露色早秋天,望夕冰轮满意圆。
例事盂兰传梵呗,便看朔塞放灯船。
照岩霞锦惊眠鹿,贴浦云葩缀败莲。
千古诗人吟不尽,湖山风月总无边。
烟光露色早秋天,望夕冰轮满意圆。
例事盂兰传梵呗,便看朔塞放灯船。
照岩霞锦惊眠鹿,贴浦云葩缀败莲。
千古诗人吟不尽,湖山风月总无边。
此诗描绘了中秋前夕,月圆之夜的壮丽景象。首句“烟光露色早秋天”以细腻笔触勾勒出秋日清晨的朦胧美,烟雾与露珠交织,渲染出一种宁静而清新的氛围。接着,“望夕冰轮满意圆”一句,将月亮比作圆满的冰轮,形象地描绘了月圆之景,表达了对满月的赞美之情。
“例事盂兰传梵呗”则暗示了节日的宗教色彩,通过诵经传唱,营造出庄重而又祥和的气氛。“便看朔塞放灯船”则转而描绘了放灯的场景,灯船在湖面上漂浮,增添了节日的欢乐与浪漫。
“照岩霞锦惊眠鹿,贴浦云葩缀败莲”两句,运用拟人化的手法,生动描绘了月光照耀下的自然景观,鹿被霞光惊醒,云花点缀于败莲之上,展现出大自然的生机与和谐之美。
最后,“千古诗人吟不尽,湖山风月总无边”表达了对眼前美景的赞叹,认为即便是千古诗人也无法完全描绘出这湖光山色与月夜风月的无限魅力,强调了自然美景的壮丽与不可言喻的美。
整体而言,这首诗通过细腻的描绘和丰富的想象,展现了中秋前夕月圆之夜的美丽景色,以及自然与人文的和谐共融,表达了诗人对美好事物的深深热爱与赞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