929诗句网 欢迎您的访问
当前位置:929诗句网 > 诗词大全 > 《武陵开元观黄鍊师院三首·其三》
《武陵开元观黄鍊师院三首·其三》全文
唐 / 王昌龄   形式: 古风  押[元]韵

山观空虚清静门,从官役吏扰尘喧。

暂因问俗到真境,便欲投诚依道源。

(0)
翻译
山中道观空旷宁静门户开,世俗官员仆役纷扰尘世埃。
短暂借访问风俗之机达真境,顿时想虔诚皈依道家根源。
注释
山观:山中的道观。
空虚:空旷、开阔。
清静门:指道观清幽的入口。
从官:随行的官员。
役吏:仆役、小吏。
扰尘喧:扰乱尘世的喧嚣。
暂因:暂时因为。
问俗:探访风俗习惯,这里指探访道观生活。
真境:真实的、超脱的境界,这里指道观的清修环境。
投诚:真心归附。
道源:道家的本源、根本,这里比喻为修道的最高理想或导师。
鉴赏

这首诗是唐代诗人王昌龄所作,名为《武陵开元观黄鍊师院三首(其三)》。诗中描绘了一位隐者在山中修行的清净境界,以及他对尘世纷扰的超然态度。

"山观空虚清静门"一句,设定了整个诗篇的意境,通过“山”和“观”的自然景物,营造出一种远离尘嚣、宁静安详的氛围。这里的“清静门”,不仅是物理空间的描述,也象征着心灵世界的纯净。

"从官役吏扰尘喧"一句,则描绘了与山观相对应的世间纷争和繁杂。这里的“从官役吏”指的是官府中的大小事务,而“扰尘喧”则形容这些事情如何打破了心灵的宁静,带来了烦恼。

"暂因问俗到真境"一句,表达了诗人通过询问世间常理来达到心灵真实状态的过程。这里的“问俗”,意味着对世间常规与真理的探索,而“到真境”则是这种探索所达到的精神层面。

"便欲投诚依道源"一句,表明诗人在领悟了世间真理之后,便渴望全心全意地追随道家的教导和智慧。这里的“投诚”,意味着彻底的信任和归顺,而“依道源”则是指回到道家思想的本原。

整首诗通过对比山中清静与尘世喧哗,表达了诗人对于心灵超脱和精神追求的向往。同时,这也反映出唐代文人对于自然、隐逸生活以及道家哲学的深厚兴趣和情感认同。

作者介绍
王昌龄

王昌龄
朝代:唐   字:少伯   籍贯:河东晋阳(今山西太原)   生辰:698— 756

王昌龄(698—757),字少伯,汉族,河东晋阳(今山西太原)人,又一说京兆长安人(今西安)人。盛唐著名边塞诗人。王昌龄早年贫苦,主要依靠农耕维持生活,30岁左右进士及第。初任秘书省校书郎,而后又担任博学宏辞、汜水尉,因事被贬岭南。开元末返长安,改授江宁丞。被谤谪龙标尉。安史乱起,被刺史闾丘晓所杀。王昌龄与李白、高适、王维、王之涣、岑参等人交往深厚。
猜你喜欢

和北吴歌·其一

层层柳色水平池,三里孤城月照陴。

山雨楼空钟罢响,开门忙杀卖糕儿。

(0)

招戏设席于吴门舟上晚泊虎丘

歌板初传酒渐催,金阊桥下放船开。

香风低散飘罗袂,艳舞轻翻簇锦堆。

渔唱依林吹笛和,莲舟拂水送花来。

当场已自销魂甚,莫近生公说法台。

(0)

庚申元夕仁常招饮灯市酒楼同王无近章甫仲田伯善年兄有赋·其六

月明处处度笙箫,春色分明廿四桥。

有酒劝君须尽醉,百年能得几元宵。

(0)

腊月十五日夜作是年闰八月及此后二日而立春

不是天多事,今宵已上元。

年长因有闰,月好更无喧。

灯负春前约,蓂馀腊后存。

晚梅与早柳,閒试一争论。

(0)

乙卯十九首·其五

吹霜打雪北风号,惨裂肌骨息不属。

老人一夜卧且僵,少待将无幼壮续。

(0)

蓝生扩之常虑予召毁故作此解之·其二

看来万事羽毛轻,冰玉泠泠出世情。

不逐众生留口业,祗将心事托神明。

(0)
诗词分类
边塞 孤独 讽刺 豪放 咏物 写花 闲适 牡丹 节日 写人 挽诗 惆怅 写雨 题诗 写景 游玩 饮酒 荷花
诗人
汪之珩 李好古 子兰 蒲松龄 林古度 颜之推 张溥 方维仪 洪遵 纪映淮 刘珏 章有湘 嵇曾筠 陈鸿寿 本寂 王之涣 滕宗谅 道济
诗词赏析
名句欣赏

Copyright © 2025 929诗句网

本站提供古诗文赏析及诗词名句翻译。

网站备案/许可证号:备案号-豫25011f5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