昔作章台柳,今为清水萍。
寄托一失所,谁分渭与泾。
王孙事游冶,兰麝徒芳馨。
清晨夭桃花,灼灼鲜且荣。
随风易零落,不及粪上英。
萍生八九子,滋育常盈盈。
芙蓉饰高盖,文藻疏繁缨。
宁复事攀折,中心无不平。
昔作章台柳,今为清水萍。
寄托一失所,谁分渭与泾。
王孙事游冶,兰麝徒芳馨。
清晨夭桃花,灼灼鲜且荣。
随风易零落,不及粪上英。
萍生八九子,滋育常盈盈。
芙蓉饰高盖,文藻疏繁缨。
宁复事攀折,中心无不平。
这首诗名为《浮萍篇》,是宋代诗人曹勋的作品。诗中以章台柳和清水萍为象征,表达了人生的无常和命运的变迁。"昔作章台柳,今为清水萍",形象地描绘了从繁华到落魄的境遇,暗示了主人公的失意和漂泊。"寄托一失所,谁分渭与泾",进一步强调了失去依靠后的迷茫,如同难以分辨清澈的渭水与浑浊的泾水。
诗人接着借王孙游冶的生活,讽刺其追求浮华而忽视内在价值,"兰麝徒芳馨",暗示了这种行为的空洞。"清晨夭桃花,灼灼鲜且荣",以鲜艳的桃花比喻短暂的荣华,"随风易零落"则揭示了其易逝的命运。对比之下,"不及粪上英",赞美了即使在艰难环境中也能坚韧生长的粪土之英,寓意着平凡中的坚韧。
"萍生八九子,滋育常盈盈",写浮萍繁衍后代,生命力旺盛,"芙蓉饰高盖,文藻疏繁缨",以芙蓉花的华丽比喻浮萍虽微小却也有其独特的美。然而,诗人并不认同这种被攀折的境遇,"宁复事攀折,中心无不平",表达了对自我价值被忽视的深深不平。
总的来说,这首诗通过生动的比喻和对比,展现了人生的起伏和对自我价值的坚守,寓言深刻,富有哲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