足恨饶悲更送君,瞻乌谁屋况斯文。
三纲漠后看真绝,六籍秦馀恐卒焚。
累疏不回垂尽日,一楼且卧未归云。
坠驴开口何年事?差幸经帷远世纷。
足恨饶悲更送君,瞻乌谁屋况斯文。
三纲漠后看真绝,六籍秦馀恐卒焚。
累疏不回垂尽日,一楼且卧未归云。
坠驴开口何年事?差幸经帷远世纷。
这首诗是清代末年至近现代初的陈宝琛所作,《得幼云青岛书却寄》。陈宝琛以深沉的情感和丰富的历史感,表达了对友人的深厚情谊以及对传统文化的深切忧虑。
首联“足恨饶悲更送君,瞻乌谁屋况斯文”,诗人以“足恨饶悲”开篇,直接表达了对友人离去的深深遗憾与悲伤。接着以“瞻乌谁屋”比喻友人离去后的孤独与迷茫,同时暗含了对传统文化在社会变迁中可能消逝的担忧。
颔联“三纲漠后看真绝,六籍秦馀恐卒焚”,进一步深化了对传统文化的忧虑。三纲指儒家伦理中的君为臣纲、父为子纲、夫为妻纲,此处“漠后”暗示了这些传统道德准则在社会变革中的衰落;“六籍”指的是《易》、《书》、《诗》、《礼》、《春秋》、《乐》六部经典,秦始皇焚书坑儒的历史事件被用来警示,担心传统文化在未来的动荡中遭受毁灭性的打击。
颈联“累疏不回垂尽日,一楼且卧未归云”,诗人自述自己多次上书谏言却未能改变现状,仿佛是在生命的最后时刻,只能暂时逃避现实,寻求心灵的慰藉。这反映了诗人对社会现实的无奈与抗争。
尾联“坠驴开口何年事?差幸经帷远世纷”,以“坠驴开口”比喻自己在社会变革中的无力与困惑,“何年事”则表达了对过去岁月的怀念。最后一句“差幸经帷远世纷”则表达了对远离世俗纷扰、沉浸在经典学问中的渴望,是对传统文化的一种精神寄托。
整首诗情感深沉,既有对友情的珍视,也有对传统文化命运的深刻忧虑,展现了诗人复杂而丰富的情感世界。
冀北多骏马,君才自乘黄。
长安多神雀,君才自孤凰。
一鸣安足尽子志,快览六合窥无旁。
东游名山跨绝顶,词燄一吐千丈长。
槐花照地烂宫绮,四方学士奔且僵。
天门咫尺病在床,老兔泣月秋无光。
平生佳句漫收录,上公来看泪如瀑。
碧水愁深洗墨池,幽庭恨折栖鸾竹。
海波东流日西倾,古来轗轲几豪英。
鵩鸟不还贾太傅,鹦鹉重伤祢正平。
造物生才意良亟,往往弃之不甚惜。
岂有苍天忌令名,至今兰畹生荆棘。
世间万事莫开口,谁人松柏谁蒲柳。
陵谷犹应有变迁,神仙讵谓能长久。
因君感慨壮且衰,楼外瑟瑟阴风来。
君岂复能登高台。
长流濯足一万里,落日高歌三百杯。
人生有生会有尽,清泪等间成绿苔。
《伤徵伯》【明·石宝】冀北多骏马,君才自乘黄。长安多神雀,君才自孤凰。一鸣安足尽子志,快览六合窥无旁。东游名山跨绝顶,词燄一吐千丈长。槐花照地烂宫绮,四方学士奔且僵。天门咫尺病在床,老兔泣月秋无光。平生佳句漫收录,上公来看泪如瀑。碧水愁深洗墨池,幽庭恨折栖鸾竹。海波东流日西倾,古来轗轲几豪英。鵩鸟不还贾太傅,鹦鹉重伤祢正平。造物生才意良亟,往往弃之不甚惜。岂有苍天忌令名,至今兰畹生荆棘。世间万事莫开口,谁人松柏谁蒲柳。陵谷犹应有变迁,神仙讵谓能长久。因君感慨壮且衰,楼外瑟瑟阴风来。君岂复能登高台。长流濯足一万里,落日高歌三百杯。人生有生会有尽,清泪等间成绿苔。
https://shici.929r.com/shici/s2lpC.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