929诗句网 欢迎您的访问
当前位置:929诗句网 > 诗词大全 > 《得幼云青岛书却寄》
《得幼云青岛书却寄》全文
清 / 陈宝琛   形式: 七言律诗  押[文]韵

足恨饶悲更送君,瞻乌谁屋况斯文。

三纲漠后看真绝,六籍秦馀恐卒焚。

累疏不回垂尽日,一楼且卧未归云。

坠驴开口何年事?差幸经帷远世纷。

(0)
鉴赏

这首诗是清代末年至近现代初的陈宝琛所作,《得幼云青岛书却寄》。陈宝琛以深沉的情感和丰富的历史感,表达了对友人的深厚情谊以及对传统文化的深切忧虑。

首联“足恨饶悲更送君,瞻乌谁屋况斯文”,诗人以“足恨饶悲”开篇,直接表达了对友人离去的深深遗憾与悲伤。接着以“瞻乌谁屋”比喻友人离去后的孤独与迷茫,同时暗含了对传统文化在社会变迁中可能消逝的担忧。

颔联“三纲漠后看真绝,六籍秦馀恐卒焚”,进一步深化了对传统文化的忧虑。三纲指儒家伦理中的君为臣纲、父为子纲、夫为妻纲,此处“漠后”暗示了这些传统道德准则在社会变革中的衰落;“六籍”指的是《易》、《书》、《诗》、《礼》、《春秋》、《乐》六部经典,秦始皇焚书坑儒的历史事件被用来警示,担心传统文化在未来的动荡中遭受毁灭性的打击。

颈联“累疏不回垂尽日,一楼且卧未归云”,诗人自述自己多次上书谏言却未能改变现状,仿佛是在生命的最后时刻,只能暂时逃避现实,寻求心灵的慰藉。这反映了诗人对社会现实的无奈与抗争。

尾联“坠驴开口何年事?差幸经帷远世纷”,以“坠驴开口”比喻自己在社会变革中的无力与困惑,“何年事”则表达了对过去岁月的怀念。最后一句“差幸经帷远世纷”则表达了对远离世俗纷扰、沉浸在经典学问中的渴望,是对传统文化的一种精神寄托。

整首诗情感深沉,既有对友情的珍视,也有对传统文化命运的深刻忧虑,展现了诗人复杂而丰富的情感世界。

作者介绍
陈宝琛

陈宝琛
朝代:清

陈宝琛(1848—1935年),字伯潜,号弢庵、陶庵、听水老人。汉族,福建闽县(今福州市)螺洲人。刑部尚书陈若霖曾孙,晚清大臣,学者,官至正红旗汉军副都统、内阁弼德院顾问大臣,为毓庆宫宣统皇帝授读。中法战争后因参与褒举唐炯、徐延投统办军务失当事,遭部议连降九级,从此投闲家居达二十五年之久。赋闲期间,热心家乡教育事业。宣统元年(1909年),复调京充礼学馆总裁,辛亥革命后仍为溥仪之师,1935年卒于京寓,得逊清“文忠”谥号及“太师”觐赠 。
猜你喜欢

伤徵伯

冀北多骏马,君才自乘黄。

长安多神雀,君才自孤凰。

一鸣安足尽子志,快览六合窥无旁。

东游名山跨绝顶,词燄一吐千丈长。

槐花照地烂宫绮,四方学士奔且僵。

天门咫尺病在床,老兔泣月秋无光。

平生佳句漫收录,上公来看泪如瀑。

碧水愁深洗墨池,幽庭恨折栖鸾竹。

海波东流日西倾,古来轗轲几豪英。

鵩鸟不还贾太傅,鹦鹉重伤祢正平。

造物生才意良亟,往往弃之不甚惜。

岂有苍天忌令名,至今兰畹生荆棘。

世间万事莫开口,谁人松柏谁蒲柳。

陵谷犹应有变迁,神仙讵谓能长久。

因君感慨壮且衰,楼外瑟瑟阴风来。

君岂复能登高台。

长流濯足一万里,落日高歌三百杯。

人生有生会有尽,清泪等间成绿苔。

(0)

秋夜

萧萧暮秋意,似与骚人期。

西风凄布袍,河汉影垂垂。

高城奏清角,感怆有馀悲。

故垒欲辞燕,残蝉犹附枝。

烹羊及炰羔,农家欣及时。

不念抱穷士,文章光陆离。

忽触秋涛声,壮怀良在兹。

(0)

春日山中杂咏三首·其三

岁俭人方困,春深力未齐。

平洋初插莳,高陇欲翻犁。

雨色连村暗,檐声入户低。

丰年兹可卜,满意是山栖。

(0)

题扇

高浪蹴天浮,停桡且湾泊。

寄语后来人,前途风更恶。

(0)

广陵怀古·其四

何逊能诗最有声,思梅还复到芜城。

风台徙倚看花绕,月观徬徨对影横。

粉蝶已无春晓梦,翠禽时听夜深鸣。

客愁此日醲如酒,安得寒香为解醒。

(0)

送沈上舍省墓复还靖州

巴陵南面古沅湘,背岭孤城闭夕阳。

地接五溪蛮洞杂,水通三峡楚云长。

去时车马经来路,到日儿童问故乡。

闻道元方新出战,功成相与沐恩光。

(0)
诗词分类
重阳节 人生 寒食节 悼念 赞美 中秋节 田园 山水 思乡 夏天 爱情 元宵节 母亲 战争 劳动 励志
诗人
常燕生 邵祖平 陈以鸿 王理孚 杨赓笙 苏渊雷 伯昏子 顾毓琇 胡怀琛 龙榆生 刘景晨 邓均吾 乐时鸣 蔡淑萍 劳思光 金克木 夏承焘 施蛰存
诗词赏析
名句欣赏

Copyright © 2025 929诗句网

本站提供古诗文赏析及诗词名句翻译。

网站备案/许可证号:备案号-豫25011f5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