未信仙都子,曾识老仙翁。
卿卿少年去后,心与道人同。
挥麈不须九锡,开阁苦无长物,闲日醉千钟。
一笑欠伸起,儿戏大槐中。友彭聃,招园绮,傲乔松。
年来多惯世事,莫莫恼司空。
等得三朝好老,恰则而今虚左,梅信已先通。
富贵正不免,从此学痴聋。
未信仙都子,曾识老仙翁。
卿卿少年去后,心与道人同。
挥麈不须九锡,开阁苦无长物,闲日醉千钟。
一笑欠伸起,儿戏大槐中。友彭聃,招园绮,傲乔松。
年来多惯世事,莫莫恼司空。
等得三朝好老,恰则而今虚左,梅信已先通。
富贵正不免,从此学痴聋。
这首诗是宋末元初诗人刘辰翁的作品,名为《水调歌头·其十六》。从内容来看,这是一首表达诗人自我超脱、淡泊明志的诗句。
"未信仙都子,曾识老仙翁。卿卿少年去后,心与道人同。"
这里描绘了诗人对神仙世界的质疑,以及他对于年轻时期的回忆和内心与道家修养相通的一种精神状态。
"挥麈不须九锡,开阁苦无长物,闲日醉千钟。"
这几句表达了诗人对世俗名利的淡然,以及他对饮酒作乐、享受简朴生活的向往。
"一笑欠伸起,儿戏大槐中。友彭聃,招园绮,傲乔松。"
此处展现了诗人在自然环境中的自得其乐,以及他与朋友间的交游和对美好事物的欣赏。
"年来多惯世事,莫莫恼司空。等得三朝好老,恰则而今虚左,梅信已先通。"
诗人表达了自己对于世俗纷争的厌倦,以及对达到高寿、享受清净生活的向往和期待。
"富贵正不免,从此学痴聋。"
最后,诗人决心摆脱对富贵名利的羁绊,而选择了超然物外的心态,像聋子一般不闻世间喧嚣。
整体来看,这首诗展示了诗人对自然、道法和简朴生活的热爱,以及他对于超越尘世、达致精神自由状态的追求。
南飞乌鹊月明中,叹息高枝尚朔风。
执手匆匆同逆旅,论心咄咄但书空。
暮年有地堪投老,久客无文可送穷。
明发襄阳重回首,怜君隐处近庞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