升山游罢到贤沙,松桧阴中一境赊。
自愧簪缨趋仕路,翻怜泉石属僧家。
寻穷越国真仙迹,见尽闽封好物华。
幸接凭熊拥千骑,红旌归去照残霞。
升山游罢到贤沙,松桧阴中一境赊。
自愧簪缨趋仕路,翻怜泉石属僧家。
寻穷越国真仙迹,见尽闽封好物华。
幸接凭熊拥千骑,红旌归去照残霞。
诗人以升山游罢之语,开启一段山间漫步的意境,"贤沙"二字或许指的是某一特定地点,但在此也可理解为高洁、宽广的河沙。接着"松桧阴中一境赊"则描绘出诗人置身于苍郁的松林与桧木交织成的一片浓荫之下,感受到了一种超凡脱俗的宁静。
然而紧接着,诗人自嘲"簪缨趋仕路",表达了对世俗功名利禄的不屑一顾,"翻怜泉石属僧家"则显示出对佛法自然之美的向往和欣赏。这里的"翻怜"含有转变、改变之意,诗人似乎在表达一种精神上的解脱。
随后"寻穷越国真仙迹"一句,诗人的视线伸展至远古,去追寻那些传说中的仙人遗迹。"见尽闽封好物华"则是对所见之美景的赞叹,其中"闽封"可能特指福建一带,而"好物华"则概括了大自然中种种美好的生灵和风光。
最后,"幸接凭熊拥千骑"一句,诗人自述得以参与某次盛大的出行,随侍于权贵之侧,感受到了不凡的荣耀。"红旌归去照残霞"则描绘了一幅归途图景,红色的旗帜在余晖中飘扬,诗人心中可能充满了对这段经历的缅怀和美好。
整首诗通过山水、自然、仙境等元素,展现出诗人超脱世俗、追求高远精神境界的内心世界,同时也透露出诗人对于荣华富贵的一种看淡和排斥。
畴昔家上京,六载去还归。
今日始复来,恻怆多所悲。
阡陌不移旧,邑屋或时非。
履历周故居,邻老罕复遗,
步步寻往迹,有处特依依。
流幻百年中,寒暑日相推。
常恐大化尽,气力不及衰。
拨置且莫念,一觞聊可挥。
沉阴结愁忧,愁忧为谁兴?
良会未有期,中心摧且伤。
不聊忧餐食,慊慊常饥空。
端坐而无为,仿佛君容光。
峨峨高山首,悠悠万里道。
君去日已远,郁结令人老。
人生一世间,忽若暮春草。
时不可再得,何为自愁恼?
每诵昔鸿恩,贱躯焉足保。
飘摇不可寄,徙倚徒相思。
人离皆复会,君独无返期。
自君之出矣,明镜暗不治。
思君如流水,何有穷已时。
惨惨时节尽,兰叶复凋零。
喟然长叹息,君期慰我情。
辗转不能寐,长夜何绵绵。
蹑履起出户,仰观三星连。
自恨志不遂,泣涕如涌泉。
思君见巾栉,以益我劳勤。
安得鸿鸾羽,觏此心中人。
诚心亮不遂,搔首立悁悁。
何言一不见,复会无因缘。
故如比目鱼,今隔如参辰。
人靡不有初,想君能终之。
别来历年岁,旧恩何可期。
重新而忘故,君子所尤讥。
寄身虽在远,岂忘君须臾。
既厚不为薄,想君时见思。
《室思诗六章·其一》【魏晋·徐干】沉阴结愁忧,愁忧为谁兴?良会未有期,中心摧且伤。不聊忧餐食,慊慊常饥空。端坐而无为,仿佛君容光。峨峨高山首,悠悠万里道。君去日已远,郁结令人老。人生一世间,忽若暮春草。时不可再得,何为自愁恼?每诵昔鸿恩,贱躯焉足保。飘摇不可寄,徙倚徒相思。人离皆复会,君独无返期。自君之出矣,明镜暗不治。思君如流水,何有穷已时。惨惨时节尽,兰叶复凋零。喟然长叹息,君期慰我情。辗转不能寐,长夜何绵绵。蹑履起出户,仰观三星连。自恨志不遂,泣涕如涌泉。思君见巾栉,以益我劳勤。安得鸿鸾羽,觏此心中人。诚心亮不遂,搔首立悁悁。何言一不见,复会无因缘。故如比目鱼,今隔如参辰。人靡不有初,想君能终之。别来历年岁,旧恩何可期。重新而忘故,君子所尤讥。寄身虽在远,岂忘君须臾。既厚不为薄,想君时见思。
https://shici.929r.com/shici/zZdF4Qidp.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