929诗句网 欢迎您的访问
当前位置:929诗句网 > 诗词大全 > 《和子由渑池怀旧》
《和子由渑池怀旧》全文
宋 / 苏轼   形式: 七言律诗  押[齐]韵

人生到处知何似,应似飞鸿踏雪泥。

泥上偶然留指爪,鸿飞那复计东西。

老僧已死成新塔,坏壁无由见旧题。

往日崎岖还记否,路长人困蹇驴嘶。

(0)
拼音版原文全文
yóumiǎnchí怀huáijiù
sòng / shì

rénshēngdàochùzhīyìngfēi鸿hóngxuě

shàngǒuránliúzhǐzhuǎ鸿hóngfēidōng西

lǎosēngchéngxīnhuàiyóujiànjiù

wǎngháifǒuchángrénkùnjiǎn

注释
“人生”句:此是和作,苏轼依苏辙原作中提到的雪泥引发出人生之感。
查慎行、冯应榴以为用禅语,王文诰已驳其非,实为精警的譬喻,故钱钟书《宋诗选注》指出:“雪泥鸿爪”,“后来变为成语”。
老僧:即指奉闲。
坏壁:指奉闲僧舍。
嘉祐元年(1056年),苏轼与苏辙赴京应举途中曾寄宿奉贤僧舍并题诗僧壁。
蹇驴:腿脚不灵便的驴子。
蹇,跛脚。
翻译
人的一生到处奔走像什么呢?应该像飞鸿踏在雪地吧。
偶尔在雪地上留下几个爪印,但转眼它又远走高飞,哪还记得这痕迹留在何方!
奉闲已经去世,骨灰已安放到新造的那座小塔里面去了,当时在上面题诗的那堵墙壁已经坏了,因此不能再见到旧时题诗的墨迹了。
是否还记得当年赶考时的艰辛磨难,由于路途遥远,人困马乏,连那头跛脚的驴都受不了了。
鉴赏

这首诗是北宋文学家、书画家苏轼的作品,名为《和子由渑池怀旧》。诗中表达了诗人对过往生活的回忆与感慨,以及面对现实无常的超然态度。

“人生到处知何似,应似飞鸿踏雪泥。” 这两句是全诗的主题,也是最富有表现力的部分。诗人通过比喻,将人生的漂泊不定比作飞鸿鸟在雪地留下的脚印,形象地表达了人生经历的短暂和无常。

“泥上偶然留指爪,鸿飞那复计东西。” 这两句进一步强化了前面的意境。即使是偶尔留下的一点痕迹,也无法长久,正如飞鸿鸟不会在乎它曾经留下的脚印所在。

“老僧已死成新塔,坏壁无由见旧题。” 这两句则转向现实中事物的更迭更新。老僧去世后,寺院可能会重建,但即便是墙壁上的题字,也早已剥落,不复存在。

“往日崎岖还记否,路长人困蹇驴嘶。” 最后的两句则是诗人对过往艰难岁月的回忆。崎岖不平的道路,如今是否仍旧记忆中?长途跋涉之中,人们困顿,连带着驴儿也发出悲哀的声音。

整首诗通过飞鸿踏雪泥这一生动形象,表达了对人生无常的感慨,同时也展现了诗人面对世事变迁时的超脱与从容。

作者介绍
苏轼

苏轼
朝代:宋   字:子瞻   号:铁冠道人   籍贯:眉州眉山(四川省眉山市)

苏轼(1037年1月8日—1101年8月24日),字子瞻,又字和仲,号铁冠道人、东坡居士,世称苏东坡、苏仙。汉族,眉州眉山(今属四川省眉山市)人,祖籍河北栾城,北宋文学家、书法家、画家。嘉祐二年(1057年),苏轼进士及第。宋神宗时曾在凤翔、杭州、密州、徐州、湖州等地任职。元丰三年(1080年),因“乌台诗案”被贬为黄州团练副使。
猜你喜欢

访道衍上人时寓海云

寻僧自补屐,古寺夏云中。

听鸟明闻性,看花悟色空。

风传烟磬远,竹引野泉通。

便欲捐尘累,香灯事远公。

(0)

席上闻歌妓

艳色倾前席,高歌度远楹。

羞多时掩面,娇重未成声。

浅按红牙拍,轻和宝钿筝。

周郎知误处,众里最多情。

(0)

访柱上人

经院深深久护烟,雨中药草午凉天。

古香室里人重到,恰似秋风五日前。

(0)

送客

津亭鸣鼓罢,行色柳先知。

酒到听歌歇,诗因恋别迟。

乱山投驿晚,疋马扣门时。

草檄军中事,多应载笔随。

(0)

凉州曲

琵琶初调古《凉州》,万壑风泉指下流。

好是开元无事日,玉宸宫里按新秋。

(0)

岭南杂录三十首·其八

吉贝衣单木屐轻,晚凉门外蹋新晴。

相逢故旧无多语,解说边垆骨董羹。

(0)
诗词分类
伤逝 泰山 闺怨 羁旅 奉和 赞颂 应制 离愁 伤春 忆昔 闺思 黄河 访友 劝勉 喜悦 竹子 客愁 写山
诗人
仓央嘉措 尤袤 黄任 瞿佑 陈廷敬 钱镠 姚燧 高骈 谭用之 崔道融 王庭筠 李瓒 顾非熊 包恢 羊士谔 陶望龄 崔颢 汪应辰
诗词赏析
名句欣赏

Copyright © 2025 929诗句网

本站提供古诗文赏析及诗词名句翻译。

网站备案/许可证号:备案号-豫25011f5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