幡影钟声出树遥,披襟偶尔坐僧寮。
虚无梵贝空中唱,缥缈天花座上飘。
禽鸟杂歌传户外,箖箊爽籁下云标。
远公莲社今犹在,送客香风过石桥。
幡影钟声出树遥,披襟偶尔坐僧寮。
虚无梵贝空中唱,缥缈天花座上飘。
禽鸟杂歌传户外,箖箊爽籁下云标。
远公莲社今犹在,送客香风过石桥。
此诗描绘了夏日大觉寺中的一番静谧与祥和之景。首句“幡影钟声出树遥”,以“幡影”与“钟声”为引,描绘出寺庙特有的宁静氛围,仿佛那钟声与幡影穿越树梢,悠远而深邃。次句“披襟偶尔坐僧寮”,诗人以自己的行动,即“披襟坐僧寮”,展现了他与僧侣们共处一室的随意与自在,也暗示了他对这种生活的向往与融入。
接着,“虚无梵贝空中唱,缥缈天花座上飘”,这两句进一步渲染了寺庙内的宗教氛围。梵呗之声在空中回荡,仿佛与天上的花瓣一同飘落,营造出一种超脱尘世的神圣感。接下来,“禽鸟杂歌传户外,箖箊爽籁下云标”,诗人通过自然界的鸟鸣与竹林的轻风,将外界的生机与寺庙内的静谧巧妙地融合在一起,形成了一幅动中有静、静中有动的画面。
最后,“远公莲社今犹在,送客香风过石桥”,诗人借用了东晋高僧慧远的典故,表达了对古代高僧精神的追慕与敬仰,同时也寄托了自己对理想生活状态的追求。整首诗通过对环境的细腻描绘,以及对历史文化的深情回顾,展现了诗人对自然、宗教与人文精神的深刻感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