岁晚沧洲筑草堂,却将逢掖换轩裳。
市朝共叹凤高翥,世俗或疑麟不祥。
童子举扶犹忼慨,门人要绖各凄凉。
衰残无复相镌切,遗墨常留几案傍。
岁晚沧洲筑草堂,却将逢掖换轩裳。
市朝共叹凤高翥,世俗或疑麟不祥。
童子举扶犹忼慨,门人要绖各凄凉。
衰残无复相镌切,遗墨常留几案傍。
诗人在岁末时,在沧洲上建造了一座草堂,表达了他想要脱离世俗、改变现状的愿望。"逢掖换轩裳"一句,通过对古代贤士逢掖先生衣着简朴而品德高尚的赞颂,暗示诗人追求精神层面的提升和超脱。
接下来的两句,诗人提到人们对于凤凰、高翥这些吉祥物的共同赞美,却对麟这种祥兽的出现持有疑虑。这反映出世人的矛盾心理,喜欢追求美好却又担忧不详。
"童子举扶犹忼慨"一句,通过孩子们扶老人的情景,表达了诗人对年华老去、孤独凄凉的感触。"门人要绖各凄凉"则描写了寺庙中僧侣们束发用的带子,也是一种寂寞冷清之意。
最后两句,诗人表达了对逝去时光和曾经美好的友情无法复返的感慨。尽管身边的人物已不再相同,但那些留下的墨迹(可能是书信、诗文等)依然可以让人在案几旁感受到一些往日的情怀。
这首诗通过对自然环境的描绘和个人内心世界的抒发,展现了诗人对于世俗生活的超脱,以及对过往美好时光的留恋。
半额微黄金缕衣,玉搔头袅凤双飞。
从教水溅罗裙湿,还道朝来行雨归。
眼波横秀。
乍睡起、茸窗倦绣。
甚脉脉、阑干凭晓,一握乱丝如柳。
最恼人、微雨慳晴,飞红满地春风骤。
记帕折香绡,簪敲凉玉,小约清明前后。
昨梦行云何处,应只在、春城迷酒。
对溪桃羞语,海棠贪困,莺声唤醒愁仍旧。
劝花休瘦。
看钗盟再合,秋千小院同携手。
回文锦字,寄与知他信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