百舌不收声,鸣夏尔何故。
讹言始一倡,邪说遂群附。
无端惊风鹤,便思营窟兔。
智不如郑商,反效乘韦赂。
人言既弗恤,国法亦罔顾。
嗟尔蚩蚩氓,死生全未悟。
以肉饲虎狼,岂能供餍饫。
闻膻必集蚁,物腐乃生蠹。
为汝明顺逆,作顺要施恕。
倒行而逆施,顺义已先误。
奈何侥幸心,不若守御固。
众方以为安,吾正为此惧。
百舌不收声,鸣夏尔何故。
讹言始一倡,邪说遂群附。
无端惊风鹤,便思营窟兔。
智不如郑商,反效乘韦赂。
人言既弗恤,国法亦罔顾。
嗟尔蚩蚩氓,死生全未悟。
以肉饲虎狼,岂能供餍饫。
闻膻必集蚁,物腐乃生蠹。
为汝明顺逆,作顺要施恕。
倒行而逆施,顺义已先误。
奈何侥幸心,不若守御固。
众方以为安,吾正为此惧。
这首诗《书愤》由清代诗人刘绎所作,通过比喻和寓言的手法,深刻地揭示了社会中某些人的愚昧无知与盲目跟风的现状。
首句“百舌不收声,鸣夏尔何故”,以百舌鸟不停歇的鸣叫开篇,引出对社会现象的思考。接着,“讹言始一倡,邪说遂群附”描绘了谣言和错误言论的传播,暗示了社会舆论环境的复杂性。随后,“无端惊风鹤,便思营窟兔”运用了风鹤和兔子的比喻,形象地表达了在谣言和错误言论的影响下,人们往往会做出不理智的行为,如同惊慌失措的风鹤寻找避难之所,或是兔子为了自保而寻找洞穴。
“智不如郑商,反效乘韦赂”一句,通过对比智者与愚者的不同选择,强调了知识与智慧的重要性。郑商代表了明智与理性,而“乘韦赂”则象征着盲目的跟随与贿赂行为,以此批判了那些缺乏判断力的人们。
接下来,“人言既弗恤,国法亦罔顾”指出了一些人不仅忽视了社会舆论的正确导向,甚至无视国家法律,表现出对规则的漠视。最后,“嗟尔蚩蚩氓,死生全未悟”表达了对这些无知民众的深深忧虑,他们尚未认识到自己的行为可能导致的严重后果。
“以肉饲虎狼,岂能供餍饫”将人比作肉食者的食物,形象地描绘了人们在错误道路上的盲目追求,最终只会导致自身的毁灭。“闻膻必集蚁,物腐乃生蠹”进一步说明了错误思想的蔓延,如同蚂蚁被香味吸引聚集,腐败物质滋生害虫,暗示了错误观念的广泛影响及其潜在的危害。
“为汝明顺逆,作顺要施恕”表达了诗人希望引导人们明辨是非,遵循正确的道路,并强调了宽容的重要性。“倒行而逆施,顺义已先误”则指出了一些人试图逆流而上,结果反而偏离了正确的方向。“奈何侥幸心,不若守御固”提醒人们不要抱有侥幸心理,而应坚守原则,稳固根基。
“众方以为安,吾正为此惧”表达了诗人对社会现状的担忧,尽管众人看似平静,但诗人内心却充满了忧虑,担心社会的稳定只是表面现象,隐藏着更大的危机。
综上所述,《书愤》通过丰富的比喻和寓言,深刻揭示了社会中某些人因盲目跟风、忽视规则、追求错误路径而导致的后果,以及诗人对此的忧虑和呼吁,是一首具有深刻社会意义的佳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