最怜山气爽,徙榻傍窗纱。
径僻能全草,帘疏不障花。
无疴常伏枕,小冗为煎茶。
堪笑东陵客,休官始种瓜。
最怜山气爽,徙榻傍窗纱。
径僻能全草,帘疏不障花。
无疴常伏枕,小冗为煎茶。
堪笑东陵客,休官始种瓜。
这首诗描绘了夏日小斋中的闲适生活场景。诗人通过细腻的笔触,展现了夏日清晨山气清爽,移椅靠窗,享受自然之美的惬意。小径旁草木葱郁,窗帘轻薄,花儿自在绽放,没有病痛,常卧床边,偶尔煮茶自饮,生活简单而自在。
诗中“堪笑东陵客,休官始种瓜”一句,借用了汉代隐士东方朔的故事,以幽默的口吻表达了对那些在功成名就后才开始追求田园生活的官员们的讽刺。整首诗洋溢着一种超脱世俗、向往自然的生活态度,体现了明代文人对简朴生活的向往和对自然美景的热爱。
挺挺祖风烈,瑞岁滞偏州。
元龙豪气。
宜卧百尺最高楼。
万丈文章光焰,一段襟怀洒落,风露玉壶秋。
乱石惊涛处,也作等闲游。
适相逢,君去骑,我归舟。
清都绛阙密迩,切莫小迟留。
趁取亲庭强健,好向圣朝倾吐,事业肯悠悠。
回首藩宣地,恩与大江流。
乘兴西来,问谁是、平生相识。
算惟有、瑶台明月,照人如昔。
万里清凉银世界,放教千丈冰轮出。
便招邀、我辈上层楼,横孤笛。
阴晴事,人难必。
欢乐处,天常惜。
幸星稀河淡,云收风息。
更著两贤陪胜赏,此身如与尘寰隔。
笑谪仙、对影足成三,空孤寂。
喜见中秋,急载酒、登楼邀月。
谁料得、狂风作崇,浮云为孽。
孤负阑干凝望眼,不教宝鉴悬银阙。
但筵前、依旧舞腰斜,歌喉咽。
阴与霁,圆并缺。
难指准,休分别。
况赏心乐事,从来磨折。
常把一尊陪笑语,也胜虚度佳时节。
怪坡仙、底事太愁生,惊华发。
外省抡才,诏书下、芝泥犹湿。
应料得、出奇锦绣,争辉金碧。
三级浪高鱼已化,九霄路远鹏方息。
有宗工、此地独持衡,将专席。
岁月晚,霜风急。
嗟老子,为行客。
念昔陪班缀,今亲辞色。
握手方成同社款,消魂又作歧亭别。
也不须、因赋大刀头,归心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