午夜青冥风露寒,袁宏何处见东山。
偶从赤壁矶前路,拾得瑶台月半弯。
一笑恍疑蕉下鹿,三生今识树中环。
西风箧笥凄凉日,又是人间梦大还。
午夜青冥风露寒,袁宏何处见东山。
偶从赤壁矶前路,拾得瑶台月半弯。
一笑恍疑蕉下鹿,三生今识树中环。
西风箧笥凄凉日,又是人间梦大还。
此诗描绘了一幅午夜清冷之景,诗人以袁宏见东山的典故起兴,引出对过往时光的追忆。赤壁矶前,诗人仿佛拾得瑶台之月的一角,这一细节富有诗意,暗示着某种超脱尘世的美妙体验。接下来,“一笑恍疑蕉下鹿”一句,运用比喻手法,将内心的欢愉比作在幽静之地见到鹿群,形象地表达了诗人内心的宁静与喜悦。而“三生今识树中环”则进一步深化了这种超然的感受,仿佛在三生石畔,诗人与自然、与历史有了更深的连接与理解。
最后,“西风箧笥凄凉日,又是人间梦大还”两句,既是对过去岁月的怀念,也预示着新的开始。西风起时,箧笥中的物品似乎承载着过去的记忆,但随着季节更迭,又如同梦境般回到了现实世界,充满了新的希望与可能。整首诗通过细腻的笔触,展现了诗人对过往与未来的思考,以及在自然与历史中寻找到的精神寄托。
碧油幢下捧新诗,荣贱虽殊共一悲。
涕泪满襟君莫怪,甘泉侍从最多时。
仙去逍遥境,诗留窈窕章。
春归金屋少,夜入寿宫长。
凤引曾辞辇,蚕休昔采桑。
阴灵何处感?
沙麓月无光。
行人南北分征路,流水东西接御沟。
终日坡前恨离别,谩名长乐是长愁。
禁苑残莺三四声,景迟风慢暮春情。
日西无事墙阴下,闲蹋宫花独自行。
夜长无睡起阶前,寥落星河欲曙天。
十五年来明月夜,何曾一夜不孤眠?
独眠客夜夜,可怜长寂寂。
就中今夜最愁人,凉月清风满床席。
亲故寻回驾,妻孥未出关。
凤皇池上月,送我过商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