茫茫西北几交兵,那见沧溟跋浪鲸。
直恨未曾填大海,可怜无益筑长城。
戈船下濑涛声伏,炮石飞车地道平。
万古中华无此祸,古人何事不迟生。
茫茫西北几交兵,那见沧溟跋浪鲸。
直恨未曾填大海,可怜无益筑长城。
戈船下濑涛声伏,炮石飞车地道平。
万古中华无此祸,古人何事不迟生。
这首诗是清代诗人毛澄的《遣愤四首(其三)》,表达了对历史战争和边防建设的感慨。首句“茫茫西北几交兵”描绘了西北地区频繁的战乱景象,显示出动荡不安的局势。接着,“那见沧溟跋浪鲸”以大海中的鲸鱼比喻强大的敌人,暗示了诗人对于未能彻底消灭敌人的遗憾。
“直恨未曾填大海”进一步表达了对敌人的强烈愤慨,意指如果有机会,诗人希望有能力填平大海,消除敌患。“可怜无益筑长城”则批评了历史上耗费巨大资源修建长城的行为,认为这在当时并无实际作用,只是徒劳无功。
后两句“戈船下濑涛声伏,炮石飞车地道平”通过描绘战争场景,暗示了即便有了这些防御设施,也无法阻止战争的发生,反而是战争带来的破坏更为直接。“万古中华无此祸”表达了诗人对和平的向往,希望这样的战乱不再重演。
最后,诗人以“古人何事不迟生”收束,表达了对生活在和平时代的渴望,同时也对历史上的战争与决策进行了反思,认为如果古人能晚些时候出生,或许能避免许多悲剧。整首诗情感深沉,寓言性强,体现了诗人对国家命运的深深忧虑。
云物才书雪未稀,楼台忽复带斜晖。
日从银色界中出,鸟向瑶池影外飞。
可忍便教烟欲瞑,会须更待月同归。
群山即是三山顶,八极聊将寸目围。
曹郎富天巧,发思绮纨间。
规模宝月团,浅淡分眉山。
丹青缀锦树,金碧罗烟鬟。
炉峰香自涌,楚云杳难攀。
政宜林下风,妙想非人寰。
飘萧河官步,罗抺陵九关。
我家老孟光,刻画非妖娴。
绣凤褐颠倒,锦鲸弃榛菅。
忍将漫汗泽,败此脩连娟。
缄藏寄书篆,晓梦生斓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