929诗句网 欢迎您的访问
当前位置:929诗句网 > 诗词大全 > 《横枝山北别懿上人》
《横枝山北别懿上人》全文
宋 / 王之道   形式: 七言律诗  押[侵]韵

青山终是慰人心,到处相逢不用寻。

顾我未能忘楚些,因君聊复效吴吟。

遥林入眼增双碧,羸马奔家竞寸阴。

何事横枝送南北,他年同此记分襟。

(0)
拼音版原文全文
héngzhīshānběibiéshàngrén
sòng / wángzhīdào

qīngshānzhōngshìwèirénxīndàochùxiāngféngyòngxún

wèinéngwàngchǔxiēyīnjūnliáoxiàoyín

yáolínyǎnzēngshuāngléibēnjiājìngcùnyīn

shìhéngzhīsòngnánběiniántóngfēnjīn

注释
青:指代青山,象征着宁静和安慰。
终是:终究是,强调青山的作用。
慰人心:给人以心灵上的安慰。
未能:不能够,表示情感上的难以割舍。
忘楚些:忘记楚地的情感,可能暗指对故乡或旧爱的思念。
聊复:姑且,暂时。
遥林:远方的树林。
入眼:映入眼帘。
双碧:两份翠绿,形容景色之美。
竞寸阴:争分夺秒,形容时间紧迫。
何事:为什么。
横枝:横斜的树枝。
送南北:指示方向,象征离别。
他年:将来。
记分襟:回忆离别时的情景,分襟指离别。
翻译
青山始终能安慰人心,无论何处相遇都不必刻意寻找。
考虑到我未能忘怀楚地的情感,就借你的诗来抒发吴地的情怀。
远处的树林映入眼帘,增添了两份翠绿,瘦弱的马儿疾驰回家争分夺秒。
为何横斜的树枝要指向南北方向,或许将来我们能以此回忆离别的情景。
鉴赏

这首诗是宋代诗人王之道的作品,名为《横枝山北别懿上人》。从诗中可以看出诗人的怀旧之情和对自然景物的深刻感悟。

“青山终是慰人心,到处相逢不用寻。”这两句表达了诗人对于大自然的依赖与亲切,认为青山绿水能给人以慰藉之心,无需刻意去寻找。这里,“青山”象征着永恒和宁静,而“到处相逢不用寻”则透露出一种随遇而安的人生态度。

“顾我未能忘楚些,因君聊复效吴吟。”诗人表达了对故乡(楚地)的怀念之情,同时也暗示了自己与友人的情谊。这里的“楚些”是指诗人心中的那份难以释怀的情感,而“因君”则是因为朋友的缘故,诗人又提起了吴地的歌吟。

接下来的两句,“遥林入眼增双碧,羸马奔家竞寸阴。”则是对自然景观的描绘。远处的森林如同清澈的碧水注入诗人的视野之中,而“羸马”(即将要回家的马)则是在争取那一点微小的树荫,以躲避烈日。

最后,“何事横枝送南北, 他年同此记分襟。”诗人感慨于横跨道路的树枝,不禁思索着往昔岁月中的相似情景,并希望在未来的某个时刻,也能与朋友共享这份美好。

整首诗流露出诗人的淡泊名利,归隐山林之意,同时也表现了他对故土、友谊以及大自然的深厚情感。

作者介绍
王之道

王之道
朝代:宋   籍贯:庐州濡须

公元一〇九三年至一一六九年字彦猷,庐州濡须人。生于宋哲宗元祐八年,卒于孝宗乾道五年,年七十七岁。善文,明白晓畅,诗亦真朴有致。为人慷慨有气节。宣和六年,(公元一一二四年)与兄之义弟之深同登进士第。对策极言燕云用兵之非,以切直抑制下列。调历阳丞。绍兴和议初成,之道方通判滁州,力陈辱国非便。大忤秦桧意,谪监南雄盐税。坐是沦废者二十年。后累官湖南转运判官,以朝奉大夫致仕。
猜你喜欢

赠休斋沈老丈·其一

澉浦东南海面横,惯看潮落又潮生。

嫌渠万里风波险,心地一生平处行。

(0)

题韩伯直顺斋

路似直弦万古新,平吾方寸是经纶。

一元静展凭何力,日月序行天地春。

(0)

九效·其五医国

破纽绝络兮民不支,不了兰藏兮举世无医。

病在腠兮废汤熨,未至血脉兮乃施针石。

布指于位兮息至不知,阴阳倒置兮寒凉逆施。

内实兮饵之桂附,中乾兮反投消以蠹。

天生卢扁兮授术上池,跻民寿兮至期颐。

(0)

具上人以诗相别复和之

钵囊已解何山夏,千顷堂前又饱参。

仙里未须求七七,禅中聊共说三三。

远师今日宜同社,弥勒它年可共龛。

不见生公讲经处,至今花雨落毵毵。

(0)

比赋棋画诗蒙子直次韵复和

东床高韵画兼棋,不比寻常似瓠肥。

莫向谢安争别墅,自同刘子得天机。

翻成小窟乖三捷,规出神光诧一围。

二事相从真可乐,篮舆访子殆忘归。

(0)

大人筑室将毕道祖亦作宅基治园作四诗示道祖·其四

世事只如许,幽居诚乐哉。

报安知楚竹,索笑得江梅。

岸放平湖入,窗邀远岫来。

两家车马地,莫遣染苍苔。

(0)
诗词分类
感慨 军旅 离别 乐府 壮志难酬 归隐 和诗 伤逝 泰山 闺怨 羁旅 奉和 赞颂 应制 离愁 伤春 忆昔 闺思
诗人
李昌祺 赵抃 韦骧 白玉蟾 赵熙 洪咨夔 李曾伯 王绂 赵孟頫 杜牧 黄遵宪 曹植 魏了翁 王禹偁 薛蕙 洪适 王之道 文天祥
诗词赏析
名句欣赏

Copyright © 2025 929诗句网

本站提供古诗文赏析及诗词名句翻译。

网站备案/许可证号:备案号-豫25011f5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