借住空门出世心,萧然一室对虚岑。
疏松挂瀑时凭几,凉月披衣独抱琴。
鸟迹没阶黄叶乱,钟声过水白云深。
亦知五岳缘犹在,清夜分明梦向禽。
借住空门出世心,萧然一室对虚岑。
疏松挂瀑时凭几,凉月披衣独抱琴。
鸟迹没阶黄叶乱,钟声过水白云深。
亦知五岳缘犹在,清夜分明梦向禽。
这首明代诗人张元凯的《寺居》描绘了作者在寺庙中静心修行的生活场景。首句“借住空门出世心”表达了诗人对尘世的超脱和对佛门清净生活的向往。接下来的“萧然一室对虚岑”,通过“萧然”和“虚岑”两个词,营造出一种空旷而宁静的氛围。
“疏松挂瀑时凭几,凉月披衣独抱琴”两句,进一步刻画了诗人独自享受自然之美的画面:他时而静坐凭几,欣赏瀑布从松枝间落下;夜晚,凉月当空,他披衣弹琴,显得孤独而悠然。这里的景物描写富有禅意,体现了诗人内心的平静与淡泊。
“鸟迹没阶黄叶乱,钟声过水白云深”两句,通过描绘落叶满阶、钟声悠远的景象,展现了山林的寂静和深远,以及诗人与世隔绝的隐逸生活。
最后,“亦知五岳缘犹在,清夜分明梦向禽”表达了诗人虽然身在寺中,但心中仍与世间有所牵连,夜晚清晰的梦境中,似乎还能与飞禽共游,透露出淡淡的思乡之情和对尘世生活的怀念。
整体来看,这首诗以细腻的笔触描绘了诗人身处寺庙的日常生活,展现了其超凡脱俗的心境,以及对世俗与出世之间微妙关系的思考。
邛崃插天半,金沙流渺绵。
桄椰暗毒雾,鹦鹉啼荒烟。
亭障迫烽燧,雨雪摩戈鋋。
桓桓丁都护,幕府需高贤。
依人王仲宣,遂赋从军篇。
飞书资虎仆,知己托龙泉。
牧马金络头,手执珊瑚鞭。
意气何慷慨,去去南荒天。
乡闾治团练,白甲军特起。
利器只耰锄,高垒惟棘枳。
激发忠义忱,不自知生死。
楚氛朝甚恶,相距仅尺咫。
夜半觅小舟,芦埼先偷舣。
奉母彳亍行,暂息沧江涘。
苟能全性命,不复顾簪履。
窜身豺虎间,草草偷活耳。
回首望江南,烽火数千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