翠围至化成,七里几千盘。
肩舆掀泞淖,叹息行路难。
缘坡忽入谷,蜒蜿苍龙蟠。
孤塔插空起,双楠当夏寒。
飞屐到上方,渐觉所见宽。
前山横一几,稻陂白漫漫。
肥僧大腰腹,呀喘趋迎官。
走疾不得语,坐定汗未乾。
高人遗世事,跏趺穴蒲团。
作此望尘态,岂如返巾冠。
日落闻鹿鸣,感我平生欢。
客游殊未已,芳岁行当阑。
翠围至化成,七里几千盘。
肩舆掀泞淖,叹息行路难。
缘坡忽入谷,蜒蜿苍龙蟠。
孤塔插空起,双楠当夏寒。
飞屐到上方,渐觉所见宽。
前山横一几,稻陂白漫漫。
肥僧大腰腹,呀喘趋迎官。
走疾不得语,坐定汗未乾。
高人遗世事,跏趺穴蒲团。
作此望尘态,岂如返巾冠。
日落闻鹿鸣,感我平生欢。
客游殊未已,芳岁行当阑。
这首诗是宋代诗人陆游的《化成院》,描绘了作者游历化成院所见的景致和感受。首句“翠围至化成,七里几千盘”展现了山间的翠绿环绕和蜿蜒曲折的山路,给人以深远的印象。接下来,“肩舆掀泞淖,叹息行路难”写出了行走的艰辛,反映出作者对自然环境的敬畏。
“缘坡忽入谷,蜒蜿苍龙蟠”运用比喻,将山路比作盘旋的苍龙,形象生动。紧接着,“孤塔插空起,双楠当夏寒”描绘了山中孤塔与两棵楠树,营造出清幽的氛围。到达上方后,“飞屐到上方,渐觉所见宽”表达了视野的开阔,以及心情的舒展。
“前山横一几,稻陂白漫漫”描绘了一幅宁静的田园画卷,而“肥僧大腰腹,呀喘趋迎官”则揭示了山中僧人的生活状态。诗人感叹“走疾不得语,坐定汗未乾”,表达出旅途的疲惫。在这样的环境中,诗人“高人遗世事,跏趺穴蒲团”,向往着超脱尘世的生活。
最后,“作此望尘态,岂如返巾冠”流露出诗人对归隐生活的向往,而“日落闻鹿鸣,感我平生欢”则借日落和鹿鸣抒发内心的喜悦。整首诗通过细腻的描绘和深沉的感慨,展现了作者对自然与人生的独特体验。
曈昽升大地,晻暧茂芳枝。
旭景融贞干,苍髯耀赤墀。
栽培蒙厚土,精彩发明时。
纤翳无亏曜,倾阳早若葵。
敷荣堪献寿,劲节复能持。
已受离光照,还思夜露滋。
豫章欣有托,梁栋自多资。
樗栎虽凡陋,流辉幸不遗。
萧萧庭树鸣,嗷嗷雁鸿度。
倾耳尽秋声,秋容邈何处。
呼童携尊罍,缓辔郊原路。
芳菲节已非,凝霜结寒素。
红叶遍山明,朱霞媚烟树。
西风作新凉,披襟野延伫。
云色杂阴晴,山容递回互。
清瑶落远椒,鳞鳞杳东注。
空翠湿人衣,林深失昏曙。
瞩兹秋景佳,畅君泉石慕。
驻马索大觥,雄饮不知数。
暝色带栖鸦,归吟白雪句。
绘作西郊图,超然出尘趣。
在昔宋广平,世号铁石肠。
及其作花赋,彩藻何芬芳。
万物生有情,背之多不祥。
百花逞奇丽,大块情所将。
此身随化转,当春神明昌。
至道怀环玮,掸掞胸中藏。
日莫采兰归,佩之终不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