二气旋还,三宫升降,往来于是无穷。
透关神水,铅汞过三峰。
返复周流八脉,戊己炼、阴虎阳龙。
凝情处,金光朗朗,身外见形容。
灵光,真造化,天机深远,推测难通。
算利名酒色,恰似秋风。
大道玄炉进火,三田内养出神功。
功成后,金书来诏,平步赴瑶宫。
二气旋还,三宫升降,往来于是无穷。
透关神水,铅汞过三峰。
返复周流八脉,戊己炼、阴虎阳龙。
凝情处,金光朗朗,身外见形容。
灵光,真造化,天机深远,推测难通。
算利名酒色,恰似秋风。
大道玄炉进火,三田内养出神功。
功成后,金书来诏,平步赴瑶宫。
这首词是宋代诗人何锄翁所作,名为《满庭芳》。从鉴赏角度来看,这首词充分体现了作者深厚的道家内丹修炼理念和精湛的文学功底。
开篇“二气旋还,三宫升降,往来于是无穷。”这里的“二气”指的是阴阳两种根本之气,而“三宫”则是指人的三个主要丹田,即下丹田(肚腹部)、中丹田(心口部)和上丹田(脑后部或顶门)。升降往来,意味着修炼过程中的气的运行循环,是内丹修炼的一个重要环节。
“透关神水,铅汞过三峰。”这句表达了通过修炼使得真气流通全身,达到更高层次的修为。这里的“神水”指的是修炼中所产生的灵性之物,即纯净的心性和精气;“透关”则是将这种清净无染的真气通过人体的各个关键点(即“关”);而“铅汞过三峰”,则是在此基础上,进一步提炼精气,使其达到更高层次。
接下来的“返复周流八脉,戊己炼、阴虎阳龙。”是对内丹修炼过程中真气在人体经络(即“八脉”)中的运行和变化的描述。其中,“戊己炼”指的是通过特定的时辰和方法来进行精气的提炼;而“阴虎阳龙”,则是借用道教内丹修炼中常用的象征,表达了阴阳两种气在体内相互作用和转换的过程。
“凝情处,金光朗朗,身外见形容。”这几句表现的是修炼者在达到某种境界时所感受到的心灵状态。这里,“凝情”意味着心神专注不散;而“金光朗朗”,则是指内心的明觉和纯净,如同黄金一般灿烂。
“灵光,真造化,天机深远,推测难通。”这几句表达了作者对于道家修炼之道的敬畏与赞美。其中,“灵光”指的是通过修炼所获得的心灵之光,即明觉和智慧;“真造化”,则是指内丹修炼中追求的真实转化,即通过修炼达到的生命境界的提升;而“天机深远,推测难通”则是对道家宇宙观的表述,意味着天地间的运行规律非常深奥,不易被凡人所理解。
最后,“算利名酒色,恰似秋风。”这句通过比喻,将世俗的追求财富、声誉和物质享受等,形象地比作“秋风”,揭示了这些东西如同季节更迭般容易消逝。
“大道玄炉进火,三田内养出神功。”这里,“大道”指的是修炼的最高境界,即道;“玄炉进火”则是对内丹修炼过程中真火(即生命之火)的点燃和推动;而“三田内养出神功”,则是在此基础上,通过内在的修炼达到神仙境界。
结尾,“功成后,金书来诏,平步赴瑶宫。”这几句描绘了修炼成功后的景象。其中,“功成”意味着修炼达到了最高层次;“金书来诏”,则是指在修为成功后,上天会有神秘的旨意降临于修炼者,证实其修为的成就;而“平步赴瑶宫”,则是形象地表达了修炼者在达到此境界后,可以平稳无忧地前往仙境,即瑶宫。
总体来看,这首词通过对内丹修炼过程的细腻描绘,展现了作者对于道家哲学和修为理念的深刻理解,同时也展示了诗人高超的文学造诣。
吴淞江北丘虚南,壤土沃衍泉水甘。
宅幽据胜得佳处,乃是玄门之草闇。
闇中主者貌奇古,昔曾骑从将军府。
锦绣楼台劫火馀,豪杰销沈化黄土。
一葛兼一裘,归从赤松游。
采芝行引鹤,卖药或乘牛。
得钱沽酒浇牢愁,挽之那止辄掉头。
霸陵醉尉不诃问,烟波钓徒相倡酬。
草闇足佳致,当窗昆玉峙。
流云度松颠,飞泉鸣竹里。
可以烧凡铅,鼓素琴,屏三彭,戏五禽。
渔樵或争席,利禄岂关心。
斯时斯境不易得,按图便欲穷幽寻。
登真隐诀傥相与,迟汝鸾笙县圃岑。
我家苕溪山水窟,流寓娄东归未得。
前年避地到乡闾,亲戚欢迎慰岑寂。
长桥崒峍势如龙,下饮大溪垂渴虹。
先人旧业桑梓在,石田数亩松亭东。
南望群峰奔万马,淼淼鸥波连若下。
桃花夹岸放渔舟,疑是仙源问津者。
谢家客儿有发僧,俊爽捷若秋空鹰。
有时清唱醉花月,有时趺坐谈三乘。
结楼高倚云松杪,门对溪山春日晓。
谁人粉壁写成图,索我题诗故相恼。
谩歌溪山春晓歌,安得杖屦同婆娑。
为询旧业在溪浒,稚松丛桂今如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