迢递青山暮,崚嶒石磴斜。
孤云生杖履,细雨湿袈裟。
林静时闻箨,台空欲散花。
何年谢尘鞅,老此觅丹砂。
迢递青山暮,崚嶒石磴斜。
孤云生杖履,细雨湿袈裟。
林静时闻箨,台空欲散花。
何年谢尘鞅,老此觅丹砂。
这首诗描绘了一幅宁静而略带禅意的画面。首句“迢递青山暮”,描绘了傍晚时分,远处山峦连绵不绝的景象,给人一种深远辽阔之感。接着,“崚嶒石磴斜”则将视线拉近,描绘了蜿蜒曲折的山路,与前句形成对比,展现了自然景观的多样性和层次感。
“孤云生杖履,细雨湿袈裟”两句,通过“孤云”和“细雨”与僧人的“杖履”和“袈裟”的互动,营造出一种超脱世俗、与自然和谐共处的氛围。孤云仿佛在僧人的行进中生成,细雨则让袈裟湿润,这些细节都暗示着诗人对禅宗生活的一种向往和体验。
“林静时闻箨,台空欲散花”进一步深化了这种静谧与自然的联系。静谧的森林中偶尔传来竹叶生长的声音,空旷的台上似乎即将飘落花瓣,这些自然界的细微变化,都在无声地诉说着时间的流逝和生命的循环。
最后,“何年谢尘鞅,老此觅丹砂”表达了诗人对于远离尘世束缚、追求内心平静与精神寄托的渴望。这里的“丹砂”通常被视为长生不老的象征,隐喻着诗人对于精神层面追求的执着。
整体而言,这首诗通过细腻的景物描写,展现了诗人对自然美景的欣赏和对禅宗生活的向往,以及对内心平静与精神追求的渴望,是一首富有哲理意味的佳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