征君不可迹,萝薜望来深。
更藉空王力,高明传至今。
蒲轮三起诏,螭首一纶青。
虽表旌贤美,终非遁世心。
欲伸苹芷荐,念尔不余歆。
征君不可迹,萝薜望来深。
更藉空王力,高明传至今。
蒲轮三起诏,螭首一纶青。
虽表旌贤美,终非遁世心。
欲伸苹芷荐,念尔不余歆。
这首诗由明代诗人王世贞所作,名为《访明征君事读唐高御碑有感》。诗中描绘了对古代隐士明征君的追思与敬仰之情,同时也表达了对历史人物唐高宗的感慨。
首联“征君不可迹,萝薜望来深”描绘了明征君隐居之地的幽静与神秘,以“萝薜”象征其隐逸的生活环境,暗示其行踪难以寻觅,增添了神秘色彩。
颔联“更藉空王力,高明传至今”中的“空王”指的是佛教中的佛陀,这里借指佛法的力量,表达出明征君虽已逝去,但其精神和智慧通过佛法得以流传至今,影响深远。
颈联“蒲轮三起诏,螭首一纶青”描述了明征君生前受到朝廷多次征召的情景,其中“蒲轮”是古代迎接贤士的礼节,“螭首”和“纶青”则象征着朝廷的恩赐与尊崇。然而,这并未改变明征君坚守本心,不愿遁入世俗的决心。
尾联“虽表旌贤美,终非遁世心”进一步强调了明征君并非为了名利而归隐,而是出于内心的追求与坚持,表达了对其高尚人格的赞美。
最后一句“欲伸苹芷荐,念尔不余歆”则是诗人自我的情感流露,表达了想要为明征君献上苹芷之荐(一种祭祀用品),但又担心他可能并不接受这种世俗的礼赞,体现了对明征君超脱世俗、追求精神自由的深刻理解与敬仰。
整首诗通过对明征君及其事迹的追忆,以及对历史人物唐高宗的感慨,展现了诗人对古代隐士精神的向往与敬重,同时也反映了对个人理想与社会现实之间关系的思考。
记河梁折柳。
问画堂乐事,燕鸿难偶。
十年谩回首。
但亭亭紫盖,差差南斗。
传闻小有。
种桃花、亲烦素手。
怪归来、道骨仙风缥缈,迥然非旧。
清昼。
江南如画,紫菊冬前,翠橙霜後。
扁舟渡口。
佳客至,奉名酒。
唤青鸾起舞,云窗月槛,一曲山明水秀。
笑相看、玉海别来,浅如故否。
气佳哉寿域。
正晓松呈翠,早梅施白。
良辰值良月。
看景星朝睹,洗空霜洁。
珍图瑞牒。
仰天心、钟在俊杰。
向人间,化作如膏甘雨,莫放春歇。
堪忆。
三吴乐事,画戟凝香,舞衣回雪。
风流胜绝。
尊中酒,坐中客。
问今年何事,骑鲸南去,久矣湘枫下叶。
早归来,应取千龄,凤池旧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