尽著冰纱阔袖衣,柳阴人与燕交飞。
河房倚遍檐前树,夜扣城门趁队归。
尽著冰纱阔袖衣,柳阴人与燕交飞。
河房倚遍檐前树,夜扣城门趁队归。
这首诗描绘了一幅生动的江南水乡夜景图。诗人以细腻的笔触,展现了夜晚河面上的灯船与周围环境的和谐交融。
首句“尽著冰纱阔袖衣”,以“冰纱”形容夜色中的朦胧美,而“阔袖衣”则暗示了人物的悠闲与舒适,仿佛置身于轻柔的夜风之中,享受着宁静的夜晚。这一句通过服饰的描写,营造出一种静谧而又不失雅致的氛围。
次句“柳阴人与燕交飞”,将画面进一步展开。柳阴下,人与燕子在空中交织飞翔,既表现了自然界的生机勃勃,也寓意着人与自然的和谐共处。燕子的轻盈与人的悠然形成对比,又相互映衬,增添了画面的动态美感。
第三句“河房倚遍檐前树”,描述了沿河房屋的人们倚靠在屋檐下的情景,他们或欣赏夜景,或闲聊家常,与自然融为一体,体现出生活的闲适与惬意。这里的“倚遍”二字,不仅写出了人们与自然亲近的姿态,也暗示了时间的流逝和生活的悠长。
最后一句“夜扣城门趁队归”,描绘了夜晚城门关闭前,人们结伴而归的情景。这不仅是对日常生活的一个简单记录,也蕴含了对秩序与和谐社会的赞美。在这样的夜晚,无论是行走在路上的人,还是守卫城门的士兵,都遵循着共同的生活节奏,体现了社会的稳定与安宁。
整体而言,这首诗通过细腻的描绘,展现了江南水乡夜晚的独特魅力,以及人与自然、社会之间的和谐关系,充满了生活气息和人文关怀。
记那日、画帘深处。双笑双携,背灯无语。
霜甃芳兰,红心冷抱蝶魂聚。
香钩一捻,偏懒向、苔阶步。
并坐尚嫌疏,甚底事、来时便去。凝伫。
孤篷日暝,断雁空江愁暮。
瘦来眉月,莫瘦了、初三眉妩。
怕此后、惨绿衣衫,梦不到、昏黄庭宇。
伴冷焰残灯,门外病鸦啼树。
树疏浓,山近远,一一尽天与。
人境安庐,消得野云住。
岩腰一挂飞泉,似闻清响,便生作、板桥渔渚。
武陵渡。应有无数桃花,千山万山处。
多事先生,触我浪游绪。
依然十丈红尘,半帘黄日,共君对、茗瓯闲语。
絮影萍痕,海天芳信吹来遍。
野鸥无计避春风,也被新愁染。
早又黄昏时渐,意惺忪、低回倦眼。
问谁系住,柳外骄阳,些儿光线。
一霎韶华,可怜颠倒闲莺燕。
重重帝网殢春魂,华缀灵台满。底说人天界远。
忏三生、芷愁兰怨。销形作骨,铄骨成尘,更因风散。
背银釭,拈翠管,秋影瘦荀倩。
洛赋吟成,人共素波远。
可怜魂觅帷间,钗寻海上,都不是、等閒恩怨。
几曾见,琼树日日常新,冰蜍夜常满。
赢得情长,那怕梦缘短。
瓣香待卜他生,慈云乞取,好深护、玉楼仙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