朝曦初出海门东,照彻波心潋滟红。
诸派有宗皆就下,细流无数入涵中。
金光远射霞扶日,玉色平铺浪压风。
共庆安澜知圣德,率滨三土尽呼嵩。
朝曦初出海门东,照彻波心潋滟红。
诸派有宗皆就下,细流无数入涵中。
金光远射霞扶日,玉色平铺浪压风。
共庆安澜知圣德,率滨三土尽呼嵩。
此诗描绘了清晨太阳从东方海面升起的壮丽景象,阳光穿透波光粼粼的水面,呈现出一片绚烂的红色。诗人以“朝曦”开篇,巧妙地将自然景观与时间的更替相融合,营造出一种宁静而又充满生机的画面。
接着,“诸派有宗皆就下,细流无数入涵中”,这两句运用了拟人化的手法,将山川河流赋予生命,形象地描述了它们汇聚归流的情景,展现了大自然的和谐与秩序。
“金光远射霞扶日,玉色平铺浪压风”,这两句进一步渲染了日出时分的辉煌景象,金色的光芒与云霞相互映衬,仿佛是天与日的对话;而平静的海面上,波浪轻轻拍打,似乎在诉说着风的故事。这种细腻的描绘,不仅展现了自然界的美丽,也蕴含了诗人对自然之美的赞叹和敬畏之情。
最后,“共庆安澜知圣德,率滨三土尽呼嵩”,这两句表达了人们对自然和谐状态的庆祝,以及对圣明君主德行的颂扬。这里的“安澜”既指自然界的平静,也暗喻社会的安定,而“嵩”则常用来形容高山,象征着崇高与伟大。通过这样的表达,诗人不仅赞美了自然之美,也寄托了对理想社会的向往和对贤明统治者的敬仰。
整体而言,这首诗通过对自然景观的细腻描绘,展现了诗人对美好事物的热爱与赞美,同时也蕴含了对社会和谐与道德理想的追求,是一首富有深意的佳作。
拨草詹风日,招提重访寻。
雪如将路断,云实助山深。
密印传初祖,英风嗣少林。
我来聊借榻,静夜听龙吟。
疏官寂寂解行衣,脱木萧萧立翠微。
江带暝烟随意曲,鸟翻落日向人归。
寒芦败苇秋风严,魏紫姚黄春色妍。
谁能不随天地转,开阖自我古无前。
秋花忽从三月盛,引得好诗来相庆。
为见漫空儿女姿,义气稍回君子正。
我顷失鱼缘钩直,抱璞未酬不须泣。
天生我辈岂偶然,但驱百怪归篇什。
惭愧梅仙情最亲,期我看花三省身。
已趁春风聊一笑,更仿秋霜不改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