天命孰为之,万有凝精真。
变气间庞杂,未尝泯其淳。
风雨骤冥晦,旸乌出还新。
圣孔昔云没,杨墨仍仪秦。
复生一辩孟,扫之如游尘。
诸老自有宗,钻研患不勤。
彼以顿自诧,所见特未亲。
月晦有死魄,潦涸无迷津。
天定盍少俟,屦□□于巾。
不饮但多忧,无乃真痴人。
天命孰为之,万有凝精真。
变气间庞杂,未尝泯其淳。
风雨骤冥晦,旸乌出还新。
圣孔昔云没,杨墨仍仪秦。
复生一辩孟,扫之如游尘。
诸老自有宗,钻研患不勤。
彼以顿自诧,所见特未亲。
月晦有死魄,潦涸无迷津。
天定盍少俟,屦□□于巾。
不饮但多忧,无乃真痴人。
这首诗是宋末元初的文学家方回与著名诗人陶渊明(陶潜)饮酒时所作,属于和陶渊明《饮酒二十首》的最后一首。全诗围绕着对人生、自然及哲理的深刻感悟,以淡定之态表达了诗人超脱世俗、寄情山水的心境。
"天命孰为之,万有凝精真" 这两句开篇即探讨宇宙与生命的本质,将天命比喻为不变的真理,万物皆由此真理凝聚而成。诗人通过这样的思考表达了对自然规律的敬畏和认同。
"变气间庞杂,未尝泯其淳" 这两句描绘了自然界变化无常却始终保持本质纯净的状态。这不仅是对自然的观察,也反映出诗人希望自身能如自然一般,保持真实不变。
接下来的几句“风雨骤冥晦,旸乌出还新。圣孔昔云没,杨墨仍仪秦” 描述了自然界的变化和历史的流转,其中包括了对古代圣贤的怀念。这部分内容通过对比自然与人文,表达了诗人对于时间流逝、世事变迁的感慨。
"复生一辩孟,扫之如游尘" 这两句则是诗人希望能像古代贤者一样重生,以一种超脱的态度去面对和处理现实世界中的纷争与困扰。这也是诗人内心对于理想境界的一种向往。
"诸老自有宗,钻研患不勤。彼以顿自诧,所见特未亲" 这几句表达了对不同学派和思想流派的尊重,同时也表露出了诗人自己对于知识和真理追求的态度——即便是钻研深造,也不会急于下结论。
"月晦有死魄,潦涸无迷津" 这两句通过对月亮与水流的描述,抒发了诗人对于生死、宇宙和生命本质的思考。月亮虽然有时被云遮掩,但并不代表死亡或消亡;而河流的来去如同生命的起伏,却没有迷失方向。
"天定盍少俟,屦□□于巾。不饮但多忧,无乃真痴人" 最后几句则表达了诗人对于命运和生活态度的总结。面对不可预测的未来和命运的安排,诗人选择了一种淡然的接受态度,并且在不饮酒的情况下,依旧感到忧虑,但这并不妨碍他保持一颗真诚而非痴迷的心。
整首诗通过对自然界、历史变迁和个人生活态度的深刻探讨,展现了诗人超脱世俗、内心自在的哲学思考。
劝人行善,自做修行,两般于道相宜。
须避俗中乡土,且要相违。
妙药沈疴救护,更不择、贵贱高低。
自然理,效陇西师父,戒行行持。
修炼须凭猛志,似大川山岳,安稳无移。
处行周圆,他日得处无为。
云水逍遥自在,气神和、功行双齐。
大丹熟,指蓬瀛稳路,携朵云归。
秣陵犹忆豪华地。醉春风、花明媚。
碧城彩绚楼台,紫陌香生罗绮。
夹十里秦淮笙歌市。酒帘高曳红摇翠。
油壁小轻车,间雕鞍金辔。同游放浪多才子。
诧酣歌、如高李。傲时江海狂心,怀古虹霓雄气。
归卧云庐霜满鬓,十年间、多少愁思。
春梦绕天涯,度烟波千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