齐山落景覆青溪,溪上幽人半病羸。
曾作潇湘江上客,水风山月合相知。
齐山落景覆青溪,溪上幽人半病羸。
曾作潇湘江上客,水风山月合相知。
这首诗描绘了一幅静谧而略带忧郁的山水画卷。诗人沈辽以“齐山落景覆青溪”开篇,将读者引入一个夕阳映照下的山色与溪流交织的美妙景象中。齐山的落日余晖洒满青溪,营造出一种宁静而又略带苍凉的氛围。
接着,“溪上幽人半病羸”一句,诗人通过“幽人”这一形象,赋予了画面以生命和情感。这位半病半弱的隐士,似乎在溪边静静地思考着什么,或是享受着这份难得的宁静。这里的“幽人”,不仅指出了人物的身份,也暗示了其内心的孤独与深沉。
“曾作潇湘江上客,水风山月合相知”两句,进一步深化了主题。诗人通过回忆自己曾经作为潇湘江上的旅人,表达了对自然之美的深刻理解和情感共鸣。水风山月,不仅是自然景观的描绘,更是诗人内心情感的寄托。这里的“合相知”,既是对自然美景的赞美,也是对自己与自然之间深厚情感的肯定。
整体而言,这首诗通过对自然景色的细腻描绘和对个人情感的深刻抒发,展现了诗人对自然美的追求与对内心世界的探索。沈辽以其独特的视角和深邃的情感,勾勒出一幅既宁静又富含哲思的画面,让人在欣赏之余,也能感受到诗人那份对生活的独特感悟和对自然的深深敬仰。
孤城漏未残,徒侣拂征鞍。
洛北去游远,淮南归梦阑。
晓灯回壁暗,晴雪卷帘寒。
强尽主人酒,出门行路难。
萧萧芦荻花,郢客独辞家。
远棹依山响,危樯转浦斜。
水寒澄浅石,潮落涨虚沙。
莫与征徒望,乡园去渐赊。
沧波天堑外,何岛是新罗。
舶主辞番远,棋僧入汉多。
海风吹白鹤,沙日晒红螺。
此去知投笔,须求利剑磨。
尊前万里愁,楚塞与皇州。
云识潇湘雨,风知鄠杜秋。
潮平犹倚棹,月上更登楼。
他日沧浪水,渔歌对白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