929诗句网 欢迎您的访问
当前位置:929诗句网 > 诗词大全 > 《秋夜》
《秋夜》全文
明 / 文徵明   形式: 七言律诗  押[支]韵

新寒高阁夜何其,野笛荒砧不断思。

泽国变衰菰菜老,长安迢递帛书迟。

江空露下芙蓉叶,月出风吹桂树枝。

何必潘郎能自省,年来青鬓已丝丝。

(0)
鉴赏

这首《秋夜》由明代诗人文徵明所作,描绘了一幅深秋夜晚的凄清景象,通过细腻的笔触展现了季节更替与个人情感的交织。

首联“新寒高阁夜何其,野笛荒砧不断思”,开篇即营造出一种孤寂冷清的氛围。新寒,暗示着初秋的凉意;高阁,点明了居所的高远,也隐含着孤独之感。野笛与荒砧的声音在夜空中回荡,仿佛是远方思绪的传递,让人不禁陷入深深的思考之中。

颔联“泽国变衰菰菜老,长安迢递帛书迟”,进一步深化了情感的层次。泽国,泛指水乡,这里用来形容秋天的萧瑟景象,菰菜老则暗示着时间的流逝和生命的衰败。长安,古代都城,象征着远方的思念与追求。帛书迟,比喻书信的传递缓慢,表达了对远方亲人的深切思念和等待的焦虑。

颈联“江空露下芙蓉叶,月出风吹桂树枝”,转而描绘了一幅静谧而又富有诗意的画面。江面空旷,露珠滴落于芙蓉叶上,月光洒下,微风拂过桂树枝头,营造出一种宁静而略带哀愁的意境。这种自然景象的描写,既是对秋夜景色的真实描绘,也是诗人内心情感的外化。

尾联“何必潘郎能自省,年来青鬓已丝丝”,以潘岳自比,表达了岁月不饶人、青春易逝的感慨。潘郎,即潘岳,古代诗人,以其早年白发而闻名。诗人在这里说,不必像潘岳那样自我反省,因为自己已经经历了岁月的洗礼,青丝已成银丝。这不仅是对个人时光流逝的感叹,也是对生命短暂、世事无常的深刻领悟。

整首诗通过对秋夜景色的细腻描绘,以及对个人情感的深入挖掘,展现了诗人对自然、时间和人生的独特感悟,语言优美,情感真挚,具有很高的艺术价值。

作者介绍
文徵明

文徵明
朝代:明   字:徵明   籍贯:因先世衡山   生辰:1470年11月28日—1559年3月28日

文徵明(1470年11月28日—1559年3月28日),原名壁(或作璧),字徵明。四十二岁起,以字行,更字徵仲。因先世衡山人,故号“衡山居士”,世称“文衡山”,汉族,长州(今江苏苏州)人。明代著名画家、书法家、文学家。文徵明的书画造诣极为全面,诗、文、书、画无一不精,人称是“四绝”的全才。与沈周共创“吴派”,与沈周、唐伯虎、仇英合称“明四家”(“吴门四家”)。诗宗白居易、苏轼,文受业于吴宽,学书于李应祯,学画于沈周。在诗文上,与祝允明、唐寅、徐祯卿 并称“吴中四才子”。在画史上与沈周、唐寅、仇英合称“吴门
猜你喜欢

送李原复佥宪岭南

君昔还家我为客,客邸论诗坐连夕。

酒壶棋局间嘲诙,眼底十年犹历历。

君今为客我留家,南云望望渺天涯。

钟情已怀儿女恋,回首况对江梅花。

梅花的的映空碧,君到南中我应北。

南与北,转暌违,梅花心事更谁知。

岁寒冰雪金台下,犹可因风寄一枝。

(0)

同年宋良佐巡按得代以书留别赋此寄赠·其六

圣人初政日方升,独立台端仗老成。

一道歌谣听不尽,须知四海望升平。

(0)

同年宋良佐巡按得代以书留别赋此寄赠·其二

十载青云逐后尘,冰霜此日见阳春。

书生别有迂谈在,拟托阳关赠故人。

(0)

近为儿侄辈屈澄夫先生于小园东曙有诗次韵二首·其一

久知矾弟忆梅兄,又见新篇月露呈。

虚馆可能留国士,旧游端喜袭香名。

骚坛此日初申令,棋社何人敢订盟。

尽有残膏被来裔,未应飘泊叹浮生。

(0)

题画鹊

朝阳欲上万年枝,九色光芒射绀衣。

昨夜银河济灵驾,露华寒湿未禁飞。

(0)

罗先生归田八景为赋其四·其三中林社鼓

高榆荫灵境,秩祀岁有虔。

烹羊击我鼓,老稚走纷然。

落日更起舞,酣歌间骈阗。

少壮远行役,投老归农田。

乡邻既无故,孙子亦多贤。

但愿岁常稔,听此终馀年。

(0)
诗词分类
生活 愤慨 忧国忧民 思亲 伤感 感慨 军旅 离别 乐府 壮志难酬 归隐 和诗 伤逝 泰山 闺怨 羁旅 奉和 赞颂
诗人
扬雄 晁错 班昭 刘恒 刘秀 甄氏 祢衡 刘启 邹阳 班彪 路温舒 戴圣 向秀 鸠摩罗什 左丘明 韩非 庄周 李耳
诗词赏析
名句欣赏

Copyright © 2025 929诗句网

本站提供古诗文赏析及诗词名句翻译。

网站备案/许可证号:备案号-豫25011f5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