河流混混渡桑乾,云际朱楼指戒坛。
细马一鞭忘荦确,春衣重袭怯高寒。
塔中铃语僧应解,石上松髯客许攀。
欲向名山询故事,多闻喜得见阿难。
河流混混渡桑乾,云际朱楼指戒坛。
细马一鞭忘荦确,春衣重袭怯高寒。
塔中铃语僧应解,石上松髯客许攀。
欲向名山询故事,多闻喜得见阿难。
这首清代赵大经的《游戒坛山赠寺僧达文》描绘了诗人游历戒坛山的情景。首句“河流混混渡桑乾”以河水湍急的景象开篇,暗示旅程的艰辛,而“云际朱楼指戒坛”则点出目的地,戒坛山的佛塔在云雾中若隐若现,显得庄严肃穆。
“细马一鞭忘荦确”通过写骑马行进时的轻快,表达了诗人对美景的专注和对道路崎岖的暂时忘却。“春衣重袭怯高寒”则写出季节转换,春天已至但山风仍带寒意,诗人着厚衣以防冷峭。
“塔中铃语僧应解”描绘寺庙中的僧人或许能听懂铃声的禅意,暗示了僧人的修行与环境的和谐。“石上松髯客许攀”则借松树的形象,表达诗人对登高望远、亲近自然的向往,以及对僧人生活的羡慕。
最后两句“欲向名山询故事,多闻喜得见阿难”表达了诗人对历史传说的好奇,期待在名山中探寻更多故事,特别是希望能见到传说中的佛教人物阿难,流露出对佛法和历史文化的敬仰之情。
整体来看,这首诗以游历为线索,通过细腻的描绘和丰富的意象,展现了诗人对戒坛山的赞美和对僧人生活的向往,同时也寓含了对知识和精神追求的渴望。
南国搜奇久,偏伤杜甫坟。
重来经汉浦,又去入嵩云。
旧别人稀见,新朝事渐闻。
莫将高尚迹,闲处傲明君。
岳顶休高卧,荆门访掩扉。
新诗遗我别,旧约与谁归。
贤路曾无滞,良时肯自违。
明年窥日窟,仙桂露霏微。
久闻为客过苍梧,休说携家归镜湖。
山水颠狂应尽在,鬓毛凋落免贫无。
和僧抢入云中峭,带鹤驱成涧底孤。
春醉醒来有馀兴,因人乞与武陵图。
水隔孤城城隔山,水边时望忆师闲。
清泉白日中峰上,落日半空栖鸟还。
云影触衣分朵朵,雨声吹磬散潺潺。
传心莫学罗浮去,后辈思量待扣关。
雨晴天半碧光流,影倒残阳湿郡楼。
绝顶有人经劫在,浮生无客暂时游。
窗开万壑春泉乱,塔锁孤灯万木稠。
欲为吾师拂衣去,白云红叶又新秋。